接连出事 距离被曝出大肠菌群不到20天前,7月12日,海底捞济南连城广场店内有消费者在乌鸡卷中吃出塑料硬片,当天下午该消费者出现胃部痉挛和便血,医生建议其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就医记录显示,无法确定病因是否与饮食有关。 事件发生后,7月20日深夜,海底捞在其官方微博置顶道歉启事,启事显示,已确定该事件是因为在工厂灌装环节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标签掉落到产品中。与此次被检出大肠菌群一致的是,海底捞及时对社会公众致歉并表示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消费者在海底捞餐厅遇到的任何产品问题,我们都负有全部的责任。”启事中称。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企业如果多次被检出食安问题、出现管理上的漏洞,造成负面的口碑,会对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企业面对这种危机,要不断加强食安方面的管理能力、管理制度和标准。“国内实际上很多企业的食安标准都不是特别高,跟国际先进水平是有很大差距的。”赖阳说道。 餐饮连锁战略顾问王冬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有损于海底捞的公众形象,但海底捞是以服务著称,他认为,食品安全不会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以后海底捞若再发生其他公众负面消息(不限于食品安全),会有叠加及放大效应。王冬明认为很多大品牌频频爆出食安问题,是因为餐饮门店连锁多,相对出现食安概率变高,同时品牌知名度高也很容易造成大众关注。 赖阳也表示,除了海底捞之外,很多餐企门店的卫生环境可能不及海底捞,因此必须按照最高的标准去严格要求餐饮品牌,这样品牌才能长期发展。另外海底捞食安问题的纰漏也为其他餐企敲响警钟。“海底捞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问题,食安标准不高是现在餐饮业发展遇到的普遍问题,所以多数餐企都应拉响警钟,按照更高的标准加强相应的管理。” 食安敏感度提升 进入夏季以来,小龙坎、汉堡王等大牌餐企相继陷入食安风波,其中小龙坎榆林一加盟店两年制售2吨地沟油,使用地沟油制作火锅锅底,同时,该品牌另一加盟店内后厨也出现诸多食安隐患,一时间将小龙坎推至风口浪尖。另外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中,知名餐企汉堡王在南昌市的加盟店因出现使用过期食品、擅自修改食品原料有效期等问题,被南昌市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分析认为,疫情期间,公众的食安标准会提高,这也促进了餐企在食安方面的进步。赖阳对此表示认同:“比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国内餐饮的明厨亮灶标准不高,卫生间、厨房等区域的卫生标准与国际品牌差距较大,因此麦当劳、肯德基的消费比例增加,这便促使了公众对餐企的卫生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标准大幅提高,特别是厨房的卫生明显提升。” 赖阳认为,从这次疫情来看,餐企食安检查之后出现很多问题,说明公众会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监督餐企,这并不是疫情期间短暂性的关注,而是疫情期间思考之后,消费者对餐企食安标准、卫生环境要求有一个本质性的提升,这也将是新的趋势,所以餐企在食安方面应高度关注并深度改进。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于桂桂 (原标题:海底捞又出事 餐企食安敲警钟)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