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30日讯】(中国商网)今年,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去年年底被揭露的“权健事件”不仅点燃了公众的怒火,也使公众对保健食品行业的信任降至冰点。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促进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相关部门制定了“百日行动”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对保健食品行业的混乱状况进行整治。保健食品行业由此进入调整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跨界求变。 保健食品市场监管趋严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去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然而,去年底出现的“权健事件”让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多的保健食品企业被曝出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问题。为了整治保健食品行业乱象,一系列监管的“紧箍咒”相继出台。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食品市场乱象行动。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行业的销售渠道进行了严格控制。 今年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表示,商务部已经暂停办理直销企业的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正在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健品市场整治工作,并将建立直销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失信成本。有媒体评论认为,我国的直销行业进入了史上最严监管期。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严厉打击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对此,保健食品行业专家孔伟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政策的落地,有关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行业内的优胜劣汰趋势将更加明显,诚信自律、管理规范的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 行业进入调整期 在严格的监管下,部分保健食品企业的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公众对保健食品行业的信任重建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诸多保健食品龙头企业的业绩将受到影响。其中,如新、康宝莱、葆婴等国际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均遭遇大幅下滑。同时,江中药业、云南白药、桂林三金等我国知名药企的保健食品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成为其业绩的“拖油瓶”。 此外,国内保健食品头部企业东阿阿胶、碧生源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东阿阿胶业绩首次出现下滑。往年每逢十冬腊月,东阿阿胶会通过涨价来提升业绩。据统计,2000-2018年,东阿阿胶共提价18次。但是,东阿阿胶在今年却“一反常态”,其产品价格不升反降。有“减肥茶第一股”之称的碧生源今年也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提振业绩,以补充企业现金流。据了解,今年碧生源出售资产共三次,获得资金超过11亿元。 尝试跨界寻突破 面对巨大的业绩压力,许多涉及保健食品领域的企业试图通过跨界寻求突破。 今年12月22日,东阿阿胶发布了即食阿胶新产品――燕真卿阿胶燕窝。此外,东阿阿胶还推出多个年轻化产品,比如真颜小粉支、“小葱腰”随餐压片糖果、阿胶石榴汁、阿胶红豆羹等,试图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碧生源则瞄准了食品和日化行业。2019年10月,碧生源推出朝暮白胶原蛋白复合果蔬汁饮料。同年8月,碧生源推出朝暮白酵母重组胶原蛋白面膜。桂林三金于2019年9月推出医用面膜。此外,桂林三金还推出了三金西瓜霜小苏打牙膏、三金漱口水、三金西瓜霜牙刷和三金牙线棒等日化用品。马应龙则推出了黑木耳露以及银耳藜麦羹,还有竹清茶、蔬通消化饼干等食品。 对此,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保健食品企业跨界日化领域以及食品行业可谓是隔行如隔山。例如,日化产品和药品的渠道是完全不同的。日化产品的主要渠道是商场超市,药品的主要渠道是药店和医院。相比日化企业,药企在渠道方面的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 不过,孔伟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部分保健食品企业在进行跨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国外有很多跨界成功的企业,例如强生集团、罗氏集团。国内保健食品企业在跨界时应该多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而向公众推出更好的产品。” (原标题:保健食品行业进入调整期 企业主动跨界求变)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