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1月24日讯】(《网络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传播的路径与方式。“网络曝光——舆论推动——影响扩大——问题解决”,近几年,公众已经见证了众多公共事件的“发酵”路径。公共事件背后,往往是围绕着网络这条民意表达新途径的磨合与碰撞。网络成为舆情危机事件的发酵地。网络舆情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民意表达最快捷、最集中、最自由的“舆论场”,也是别有用心之人恶意炒作的平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做好网上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监测至关重要,越早发现敏感信息,就越能掌握舆情处置的主动权。 警惕“水军”炮制“民意” 提起“舆情”,很多人的第一念头是“删帖”“禁言”“水军”……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通俗地讲,舆情就是舆论情况,是大众对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但是,比起“舆论情况”,用“舆论情报”的简称来解释“舆情”更加合适。 对于很多党政机关来讲,他们需要了解民意;对于企业而言,除了关注企业的舆情外,还会关注核心竞争对手每天的动态,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无论是产品促销还是新技术的发布,都是“情报”。两者组合在一起,就是“舆情”。用“舆论情报”来定义“舆情”,会让它的适用面更广。 但是,一种现象必须警惕,那就是“水军”炮制网络“民意”。一批不良网络公关公司组织了庞大的“网络水军”队伍,造谣诽谤竞争对手、制造事端敲诈勒索、炒作恶俗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但是“水军”之所以被称为“水军”,是因为真的很“水”。即便在评论里跟一百个贴,跟上亿的网民相比,什么也不是。 因此,面对舆情危机要用正确的方法与媒体、公众对话沟通,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满足公众知情权对化解危机非常关键,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谣言就越少,公众对有关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度就越高,反之,通过“水军”来引导舆情则是下下策,有可能引来舆论的再次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