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8人讯】(台州网)据市民爆料,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君悦大厦,一家保健品公司在11楼的门店刚被查封,19楼的还在开张。记者暗访发现,市民反映情况部分属实,11楼的保健品公司,是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而被查封,但是否与19楼的保健品公司同属一家,尚待有关部门调查核实。(8月2日《台州晚报》3版) 推销保健品本无可指摘,超市、药店、网上均可销售,电视上也经常看到诸如脑白金等保健品广告频刷存在感,这一切的大前提是遵守市场监管。一旦逾越了法律的边界,这种行为显然是要被禁止和打击的,最常见的比如对保健品的功效夸大其词,再比如未经许可无证经营。尽管市场监管部门对于类似越界行为的整治已持续多年,尽管过往一些保健品推销机构的斑斑劣迹已深入人心,但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且大多以老年群体居多,无怪乎上有老辈的这群人,对保健品推销机构有着天然的排斥心理,但又徒唤奈何。 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老一辈人往往青睐线下实体购物,很难被说服线上虚拟网购,这是因为他们对实体店有着天然的信赖感,认为只要实体店在,即使是劣质产品,也能追究到人,用在保健品推销上同样适用,更何况保健品是否货真价实,很难通过消费者自身的体验明显感受到。加上缺乏自我防范意识,以及推销人员屡次三番的“糖衣炮弹”,消费者很容易就会陷入推销机构精心设置的圈套。而对实体店的信赖又何尝不是出于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呢?试想,如果一家店开的时间越久,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肯定越倾向于相信它至少应该是合法经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是否相信推销机构的圈套,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职能部门是否对此纵容默许或是推波助澜。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显然不能简单地止步于呼吁消费者擦亮双眼,更应当开启主动介入、积极作为的监管模式,为消费者当好“守门神”。比如11楼的门店除了无证经营,是否还存在消费欺诈?如果存在,那么仅是轻描淡写地查封了事,显然起不到以儆效尤的震慑作用,也是对消费者极大的伤害。再比如记者暗访发现,来19楼听课、卖保健品的起码不少于500人,可见影响面之大,假若真如市民爆料所言,两楼同属一家,抑或是存在违法经营,由之造成的损失恐怕难以想象。正因为这样,记者爆料提供的这些线索,都应该被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起来,并抓紧付诸行动,依法依规调查处理,尽早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原标题:打击保健品传销不能点到为止)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