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0月22日讯】(《中国直销》 胡榕)安利印度高层离奇被捕、玫琳凯无奈清盘退出……印度直销市场接二连三传出的惊人消息让我们知道,还有一个人口大国的直销人比我们要纠结得多,因为他们还在苦苦等待直销立法。仔细揣摩安利和玫琳凯近来在印度市场的动向,你可能会感受到,印度直销人正在经历中国直销1998年“一刀切”之前的纠结——爱恨交织。 2013年6月,安利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预计总投资约400千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的新工厂开工。9月,安利又专为印度市场开发了男士美白霜。安利对外表示,期望印度市场2020年净销售额能达到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9亿元)。从安利在印度的投入和对其长远的期望,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市场巨大的潜力。安利的做法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到那一天也许印度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在直销市场,人口就是生产力。 与安利不同,玫琳凯在全球其他市场几乎都普遍增长的情况下,却意外地选择在8月清盘,彻底退出印度市场。 印度政府对直销的监管不明确,加之以此导致的在当地市场销售不佳等问题是玫琳凯退出印度市场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业绩稳步发展的安利也备受印度直销法规不完善的困扰。就在此前的5月份,安利印度公司首席执行官威廉·斯科特·平克尼和其他两名高管被印度警方无故逮捕。 玫琳凯和安利的不同走向,一方面反应出两个企业对复杂市场环境的不同耐受力,同时也指向一个清晰的现实——印度直销市场急需相关法律的完善。 印度市场 和中国市场差不多,安利于1995年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其间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市场拓展和维护期。“当时,在种姓制度下,印度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贵族不屑参与直销,下层人素质较低,平民给贵族讲保健、人生价值,贵族是不会接受的。适合做直销的中产阶级这部分人,总量又比较少。”早年曾在印度开发过市场的内资企业领导人向先生对《中国直销》记者说。 “直到2002年,安利印度公司总部还只是在新德里一条二级路的地下室里,连个窗户都没有,条件十分简陋。”这样的经营状况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早年同在印度负责天狮财务工作的张小姐则向《中国直销》透露:“其实,当年安利也曾一度退出印度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的直销环境渐渐好转,安利也在印度市场站稳了脚跟,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不少直销企业进入,玫琳凯便是其中一个。 2007年,玫琳凯高级经理Sheryl Adkins Green升任为玫琳凯全球品牌发展副总裁,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印度市场的开发上面。 Green当时认为,印度上层阶级对化妆品的需求以及消费力更强的年轻消费群体在增多。印度的城市地区聚集着全国70%的中产阶层女性,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可以转化为销售员,来销售化妆品和护肤品。作为一个持续高速现代化的国家,印度人迫切追求外在的改变,玫琳凯认为它的出现符合印度的大环境,能够实现高速增长。 当年,玫琳凯对区域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当时的印度市场与1995年的中国市场有很大相似(见表一)。经过长期的发展,2007年玫琳凯在中国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这也意味着印度市场数年后很有可能成为玫琳凯的又一大主要市场。 2007年9月,玫琳凯才正式开始在印度运作,并相继启动新德里、孟买等重要城市的市场,2008年初在印度全面铺开。“为了在印度成功,必须打造一个品牌,建立销售队伍,建立一个有效的供应链。”Green表示,玫琳凯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当年就成为2008年环球小姐选美印度赛区的合作伙伴。 和玫琳凯同时看好印度市场潜力的公司还有很多。安利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Richard Holwil表示,目前印度18个大型直销企业差不多创造了7000千万卢比(约合人民币68.6亿元)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