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乱象如何破解? 需要社会各方共同综合治理 保健品销售环节中夸大宣传,吹嘘功效等问题频出,却为何迟迟得不到强有力的整治? 有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保健食品“上课”或会议营销的形式,销售隐蔽且难以取证,相关部门执法查处难度大。比如,一些企业通常采取送货上门或定点取货的方式,现场并无产品实物,也不提供销售凭证,加剧了取证和查处的难度。 除此之外,违法成本过低、缺乏威慑力,也是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曾向媒体表示,“保健品产销不能说无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 市人大代表厉明认为,从法律上来说,这些企业如果对老年人采取“一对一”的销售方式,举证确实比较困难,“要认定违法比较难。”即便是认定其涉嫌虚假宣传,相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因其违法成本不高,震慑力也不够。 厉明建议,相关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要加大打击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同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要加大,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保健品行业的问题已经是老问题了。”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主要看后果,现在后果就是很多的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受骗,不少家庭因此闹得 ‘鸡犬不宁’。从这点上来说,我认为政府部门的反应太迟钝了。” 胡申生认为,这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愿不愿意下决心管。”对于保健品行业,他认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需要多部门、多力量的联动及参与,需要“社会共同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