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的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并未获得基金销售牌照,而是与券商、银行、信托、私募基金合作,通过介绍客户到合作方那里购买产品,获得一定分销费用。“产品导向型”造成了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变成了单纯的推销信托产品,成为销售外挂,根本谈不上提供综合的财富管理服务。 而其中的理财经理、理财规划师,实际上也沦为普通推销人员。不仅如此,由于门槛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良莠不齐,并不一定是投资理财类专业人士。理财经理或者理财规划师常常选择销售高佣金理财产品,而忽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获取销售提成隐瞒产品信息、不当销售等行业乱象屡见不鲜, 甚至还存在着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 平安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从银行理财客户的反映来看,他们认为相比于银行渠道,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信托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会更大。在监管缺失的条件下,除极少的业内口碑较好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之外,大部分类似的理财机构都通过对投资者夸大收益、掩盖风险,进行误导销售。▲ (原标题:第三方理财被指销售外挂 难应对信托代销荒) 责任编辑:吕晓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