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20日讯】(金士力)屠呦呦团队近期公开的科研成果,使“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在探索中医药“走出去”这条路上,中国的科学家们和企业从未停下脚步。 天士力从1997年就开始探索中药国际化进程之路…… 攻坚“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据媒体报道,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针对上述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图片来源:新华网) 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业界认为,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牛津医学教科书》主编考克斯教授说:“中医药章节既重要又具深度。这一切都是中国科学家杰出努力的结果。”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等权威专家认为,屠呦呦团队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医疗法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而且因有效治疗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希望中国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出更多声音。 四大发明“尴尬”不能重蹈覆辙 中药业是典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民族产业,推进中药的智能制造对振兴中医药、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说,中药发展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提升生产效能和质量的问题,而是蕴藏着巨大的民族利益,是创造综合技术优势的机遇。国外纷纷在解析中医药理论,破解中医药密码,抢夺中医药知识资源。我们的传统中医药,如果不借助新技术变革的强劲动力,不搭上智能制造的快车,就将重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原创在中国,价值实现在西方”的覆辙。 发力智能制造、精准研发天士力将出大招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说,响应国家的中医药国际化号召,天士力从1997年就开始了中药国际化进程。22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标准化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唯一可行路径。天士力中药国际化分三步走。一是走出去,让产品直接面对国际消费者;二是走进去,让产品经受住国际化的新药审批挑战和考验;三是走上去,使产品进入其他国家的医保目录,成为核心治疗产品。 在国际化进程中,天士力以最高标准优化规范原材料种植、加工、提取、制剂、流通等各产业环节,这样才能让中药能够用现代化语言来表述,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全面接轨。 天士力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部署了相关策略。首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中药品种,复方丹参滴丸、芪参益气滴丸等5个品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了药品注册。其次,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和发病特点因地制宜布局产品,同时升级解决方案,把我们的诊断设备、药品设备和相关器械集成输出到相关国家。第三,在德国共建了针对神经性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形成标准化治疗路径后,有可能纳入德国的医保目录。 围绕工业4.0时代,天士力提出并正在实施智能制造目标,以实现中药生产质量控制,使产品质量和临床使用标准统一,且实现无人化工厂和顶级的国际标准药品质量体系。中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质量数字化。通过不懈努力,天士力首创性开发完成中药生产大数据模型监控平台,并在天士力2个大品种生产线成功运行,支撑多个品种工艺优化及质量改进,也为医药行业的智能制造提供了一条较成熟的技术路线。 闫凯境说,天士力遵循数字时代的规律,提出了精准研发策略。因为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天士力将应用包括基因、蛋白等各种组学数据,更清晰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原理,从中找到相关靶点,结合靶点将中药组分数据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创新新药。 (原标题:中药国际化之路 天士力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