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眼光,还体现在他对人和项目的选择上,来到香港之后,他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貂蝉》,就是他自己从几十部剧本中亲自选出来的。因为从10几岁开始耳濡目染的邵逸夫,干过摄影、编剧、发行,又运营过几十年的戏院,他很清楚市场需要什么。而且他力排众议,启用当时仅30几岁的年轻人李翰祥出任《貂蝉》的导演,还给了100万港币的预算(不亚于今日的亿元投资)。这部由林黛主演的电影,首映之后的半个月几乎场场爆满,进而创造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之后,邵逸夫看准了古装片的市场,倚靠清水湾片场,连续拍摄了《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古装大戏,在港台以及东南亚都掀起了一股华语古装片的狂潮,“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句口号,也瞬间打响。 邵氏影业前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涵盖各种类型片,爱情、古装、动作、艳情等等,造就了一大批导演和明星。李翰祥、张彻、狄龙、姜大卫,这些影响了华语电影历史的人物,如果没有邵氏,没有邵逸夫,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如果总结邵氏影业辉煌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邵逸夫身上,因为他就是邵氏电影品质的把关人。从基层做起的邵逸夫深谙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运营戏院的经验让他比所有人都了解观众。他每天看的电影最高时达到9部,不仅是邵氏出品的,其他公司的电影他也要看,“好的就学人家好在哪里,坏的也要知道坏在哪里”。坊间传言,他大儿子遭绑架之时,他正在审片,电话打进来,他问手下人,“受伤没有,能用钱解决么?” 得到答复之后,就继续回去看片了。 审片中,如果出现让他不满意的邵氏出品,他先问能不能补拍来救,如果补拍之后依然无法补救,就亲自动手,烧掉胶片,维护邵氏出品的品质,“邵氏早期,烧掉好多部。如果观众看到劣片,一定不开心,多了就对你失去信心,所以不如烧掉。” 总结陈词: 短短几千字,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些文字的评说,在一个历经两个世纪,又时刻站在时代潮头的风云人物面前,都是苍白的。然而,实在真的要感谢世间曾有这位邵逸夫,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闪亮的人、经典的影片,也带给我们香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但今日之后,世间已无邵逸夫,像他那般曾经一手掌控大华语圈民众娱乐生活的盛况着实难以再现,你我就不如翻出TVB的经典剧集,煮碗面给自己吃以做缅怀之情吧。▲ (原标题:如果没有邵逸夫,华语娱乐圈将会怎样?)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