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上的双刃剑 挥金体坛对直企品牌营销的逆效应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一家叫做英利的中国企业在一夜之间走红,凭借着世界杯中国首家赞助商的光环,这家公司成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互联网中“英利”成为搜索最大热词。 但是,“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注意到,尽管英利成功博取了眼球,然而似乎借助世界杯企业的效益却并不高,尽管该公司声称在世界杯后公司的订单应接不暇,但是根据资料披露,南非世界杯后近三年来英利遭遇到市场困境亏损达80亿。但是再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英利依然固执的选择赞助巴西世界杯。据了解,企业赞助世界杯起步价就不低于6800万美元(4.2亿人民币),两届算下来保守估计英利或投入了将近10亿元。如此高额的门槛上透支了企业未来的利润,还没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作为体坛的另一项顶级活动,奥运也是企业赞助青睐的项目。“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发现,在2012伦敦奥运会中,伦敦顶级赞助商的门槛是8000万美元,国内一级赞助商的费用也达到了4000万美元,如此高的门槛,也只有像安利般的实力才能不皱眉梢的作为奥运中国代表团赞助商,并能连做15年。但是即便作为了赞助商,奥运营销对直销是否会有积极影响呢?根据伦敦奥组委提供的数据,伦敦奥运会80%的赞助商并未取得如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