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式手法或涉庞氏骗局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看来,ICO最大的风险点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ICO很容易演变成庞氏骗局或者非法集资。随着投资者对ICO的狂热,各种诈骗性项目涌现出来,最典型的,便是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搞起的庞氏骗局。“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发现,与过去的P2P相比,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传,诱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国内的ICO项目基本是使用代币系统。代币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上的概念,它代表一个总账(区块链)上的记账权,通过募集虚拟货币来支持项目发展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而据央行等7部委发布的 《公告》中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了解到,此次监管重点打击对象为ICO发行的“虚拟代币”。虚拟代币不存在独立的区块链,所以需要“寄生”在另外一个区块链系统上,没有自己独立的Github代码库,仅仅存在流通功能,所以几乎没有价值。而这样无疑给非法集资、传销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形成了传销币和“空气币”。这或是一个融合了众多金融手法的华丽骗局。其拥有庞氏骗局的全部特征:其一,它要求不断有信徒入场推升价格;其二,基于未来会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诺,先入场者寄望于后来之人在高位接盘。 同时,ICO下的代币常常在宣传上混淆视听,打着诸如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大肆在网上传播,以此误导投资者。早在6月15日,央行就发出了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称ICO相关的代币与人民币或者央行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无关,大部分都是传销币、集资币,希望投资人予以警示。央行联合各部门已经“打掉”一些冒用央行名义推广数字货币的个人和企业。迄今为止,恒星币案、万福币案、中华币案,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