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17日讯】(作者:刘元春、刘晓光)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中长期视角下,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未恢复到历史水平。中国消费驱动的前景依赖于中国储蓄率的下降,而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虽然近年来国内总储蓄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于投资增速下滑。 未来几年必须高度关注中国投资增速变化与国民储蓄增速的匹配性,切忌简单认为,为了转变中国经济结构就要快速降低投资率以增加消费率,只有通过降低储蓄率,提升消费率才能降低投资率。在外部贸易顺差率相对稳定、财政赤字率难以持续上升的新常态新阶段中,计划性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超过国民储蓄增速的下降幅度,很容易引发宏观供求的不平衡,导致第二次产能过剩和被动存活投资的上升。事实上,降低投资率并不能增加消费率,特别是在宏观平衡被打破之后,投资率的下降会引起消费率的下降,使被动存货和过剩产能上升。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六大原因 一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不健全,政府对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不足,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消费不足。 二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收入比重降低。 三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合理发展,居民在住房投资上的支出过高,挤压了居民的消费基金。 四是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不合理,留存利润比例过高,特别是国有企业分红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储蓄率过高。从国际比较上看,企业储蓄过高是导致我国储蓄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是中高端消费供给不足,导致消费升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降低大众消费的同时,符合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的中高端消费又得不到满足,这进一步降低了总体消费水平。 六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滞后,一方面导致广义的政府储蓄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又造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保支出不足而不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