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狮李金元:可持续发展

天狮李金元:可持续发展

“直销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从1995年学习直销,通过学习、探讨、总结,充分深入

宝哥:前怕洋货后怕洋节

宝哥:前怕洋货后怕洋节

今天是腊月廿二,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隆重的节日,尽

黄金宝:三生成绩有目共

黄金宝:三生成绩有目共

敬初心,见未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亲爱的三生家人们: 大家好!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头条 >

警惕以互联网金融之名的高返利非法集资与传销(2)

时间:2018-02-08 06:05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点击:
金融骗局为何让人频频中招 高额回报率带来的经济利诱,是让众多投资者对金融骗局趋之若鹜的核心原因。然而,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金融投资的一个基

金融骗局为何让人频频中招

高额回报率带来的经济利诱,是让众多投资者对金融骗局“趋之若鹜”的核心原因。然而,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金融投资的一个基本规律,一些金融骗局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高达40%—50%,势必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何以仍有不少人对风险视而不见、以致频频中招呢?

“经济学中有个经典的‘傻博理论’,即人们之所以不顾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和风险而愿意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代价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在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冰教授看来,“傻博理论”极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身陷金融骗局的心理动机:“傻博”行为分为“感性傻博”和“理性傻博”,前者因缺乏足够的投资风险意识和金融知识,并不清楚其中的套路和结局,很容易被欺骗;而后者则属于“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等着更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进入和“接盘”,企图在风险爆发前“薅羊毛”。

为了吸引更多人和资金持续进入, 让“盘子”资金链不至断裂,以获取更多非法利益,许多金融骗局还非常擅长“自我包装”,营造“实力雄厚”的假象,让不少投资者难辨真伪。以“中晋系”为例,其在28个省设立了分支机构,把资产转入3家上市公司,旗下还有100多家非上市公司,并收购了支付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等。虽然披着“高大上”的外衣,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大都属于“空壳”。

此外,“巧立名目”也是金融骗局用来蛊惑投资者的拿手好戏。不法分子常常借助于当下一些名目繁多的热门概念加以炒作,例如互联网金融、电商、微商等,甚至树起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投身“普惠金融”等旗号,通过策划一些社会公益类活动,例如开展一些慈善捐款、主动邀请媒体采访等,提升社会曝光度和“声誉”。

例如在“善心汇”一案,其主犯张天明等人就长期利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大业”等名目,反复宣扬其从事的“慈善互助”“扶贫济困”等“伟大事业”,并分享其“修身养性”“求真向善”等心得体悟,将经济诱惑、“伪慈善”和精神控制相结合,俨然一幅“经济邪教”的图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