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30日讯】(硕士博士圈)他本是个木匠,却阴差阳错因为蛇而进入保健品行业,第一年就大赚100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年营收超过70亿。他就是隆力奇创始人,徐之伟。 1953年,徐之伟出生于江苏辛庄的界善村。那是一个东经120度、北纬31度的美丽乡村,冬季温暖、夏季多雨,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润着无数条河流,太湖、澄湖、滆湖形成密集河网,也成了蛇类等爬行动物的天堂。 村里人见多了,都不怎么怕蛇。但徐之伟打小就怕蛇,哪怕看到一条菜花蛇都会吓得走不动道。这也难怪,他祖上都是生活在大城市。解放前,爷爷是大上海的资本家,只是到了父亲这一辈,历经各种运动,家业才渐渐没落。 所以,天一黑,徐之伟就不敢出门,唯一爱好就是读书,《老残游记》、《三国演义》、《基督山伯爵》等中外小说就成了他的最爱。不过,1966年,文革来了,“到处是批斗”,13岁的徐之伟不得不离开初中,回家务农。 “春天插秧、夏天锄草、秋天收麦,”农村生活异常艰苦。15岁那年春天,徐之伟清早6点上山捡柴火,过河时,晕晕乎乎没睡醒,结果一脚踏空掉进河里,淹个半死。 4年后,徐之伟身上晒得黝黑黝黑,成了地道的农民。1970年秋天,学校可以复课,不过徐之伟却因为常年在水田里劳作,双手粗糙得连铅笔都握不住。最后他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呀,徐之伟只好随大流当了木匠,“拜村头一位老师傅为师。”为学到手艺,徐之伟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给师傅扫地、打水、做饭,还要帮师母照顾小孙子。师傅一高兴,就把几手绝活传给了徐之伟。 11个月后,徐之伟出师了,“锯板、刨直线、磨刨刀、挂斗”样样精通。只要客户说得出模样,他就打得出来家具。更让人叫绝的是干活速度奇快,“3天就能打出一个大立柜”。 从此,徐之伟扛着木头和刨刀,开始游走于周围十几个村子。由于脑子灵,手脚麻利,人又热心,所以很快就立住了脚,“一天最多能赚20多块,接的活儿常常排到3个月之后”。1年后,徐之伟开始带徒弟,到了1977年,账上已经攒下了5000多块。 当时,徐之伟很知足,“再过几年就能盖上新房娶媳妇”。没想到1978年4月,和邻居在打谷场看夜聊天时,邻居无意中透露,“卖蛇胆和蛇皮,一天就能搞到50、60块!”“比做木工赚钱多了!”徐之伟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原来自打粉碎四人帮以后,各大中药厂开始复苏,作为重要药引子的蛇胆开始吃香。“把蛇胆卖给药厂,半年就能攒万把块。”所以,村里不少人趁农闲跑去抓蛇,“父子搭挡、夫妻结伴,”更有一群年轻小伙子绕到云贵高原,“专门去深山老林里抓。” 当年7月,南昌和广州2家药厂来到界善村,“高价收购蛇胆。” 村里人立马疯了,全体出动,“就连3岁小孩都嚷嚷要去抓蛇。”徐之伟也按耐不住了,“决定麻着胆子去抓蛇”。第一次动手,他揣着把铁钳子,骑自行车跑到十公里外的平望村,不过,一直折腾到晚上12点,却连蛇影子都没有见到。 凌晨一点,在葵花杆的照亮下,终于在石缝里发现一条小青蛇。说时迟那时快,徐之伟拎起铁钳子一通乱夹,也不知道那蛇是被吓晕了,还是被夹到了,反正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最后,徐之伟一把就赚了80多!据说,那个晚上,村东头的兄弟俩用网兜,一口气抓了30多条,收入超过2000块! 这下,徐之伟再没心思打家具了。要说人逼急了什么都能干得出来,仅仅3个月,徐之伟就成了抓蛇高手,“木叉活捉、夜间光照、挖洞烟熏”,甚至还练就了2分钟徒手捉蛇的绝技。 那段时间,徐之伟常常凌晨4点起床,骑行100多公里,去吴江周围的深山老林抓蛇,“一天能抓60多斤!” 到了1980年,徐之伟也跻身于村里的万元户。 有了钱,他开起了店铺,专门收购蛇胆、蛇皮。同时,直接越过蛇贩子,自己找到江西的一家制药厂。当时,这家制药厂的招牌产品就是蛇胆川贝露和蛇胆陈皮末,“销量很大,对蛇胆的需求非常高。” 徐之伟也实在,“给药厂送蛇胆时,顺手把收购的川贝和陈皮当赠品送过去”。一来二去,广州和深圳的2家药厂也发展成了徐之伟的客户。 到了1985年,徐之伟手下增加到40多人,账上也累计到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