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社台北2月27日电】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3年《法治蓝皮书》。 据人民日报报道,法治蓝皮书共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国情调研 报告和地方法治四个部分,对立法、犯罪形势、不动产征收、城市防灾减灾等问 题进行了分析,并围绕政府透明度、司法透明度、检务透明度、政府采购等进行 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 立法更重公众参与 公开机制有待健全 法治蓝皮书指出,继2011年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成以来,立法工作 重心从填补立法空白逐步向制度完善、提高立法质量转变,并更加重视立法的公 开与公众参与。 调研组在调查后发现,在法律法规 出台前向社会公布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已成为立法的必经程序。2012年,全国 人大常委会共有10部法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还有数十部法律法规草案和部门规 章草案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集了意见。据统计,2012年《预算法修正案(草 案)》征集到330960条意见,远远超过了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的公众参与规模。 然而,法 治蓝皮书同样指出,当前的立法工作还存在清理滞后、公开不到位等问题。法律 的制定修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改,就 难以落实新制定或者修改的制度。调研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李林指出,2012年实施的《行政强制法》就因为大量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 未能在该法出台的同时或者出台后及时完成,导致新法难以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 立即发挥作用。 同样,立法公开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立法草案的公开往往局限于草案本身,缺乏起草说明、背景材料等,公开 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公众参与也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有的参与广泛,有的 则无人问津,使得立法参与机制运行不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