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4月15日讯】(人民日报)去年11月以来,全国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爆发,从e租宝到今年4月6日刚刚被指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中晋系”,每个案子都涉及几百亿资金,投资者遍布全国,其中,e租宝的受害人数以万计。这些案件有个共同特点,即打着各种“金融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旗号,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扰乱了金融秩序,也给民众带来巨大损失。 这些案件涉众广泛,往往会影响到社会安定问题,以致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暂停新的网贷公司或任何跟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有关的公司注册。禁令之下,“中晋系”们是不是能就此不会再现?怎样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又能避免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 真假互联网金融如何鉴别 “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先要厘清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许多奇说。 在许多奇看来,“中晋系”这类涉嫌非法集资企业和互联网金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们多是线上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却在线下通过广泛的递推形式,明目张胆违法吸收公众资金。如果将它们都定义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可能会“倒洗澡水将孩子也倒掉了”。 那么,如何鉴定真假互联网金融?许多奇认为,它首先必须有“金融科技”,包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比如e租宝,在案发前已有信息说,深圳警方对e租宝进行调查,e租宝辟谣说是例行检查。其间,网贷之家公布了一个分析数据,在e租宝界面发出借款融资标的之前的30天左右,这些融资公司97%以上更换了法定代表人,同时,大量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或3000万元。 “的确,如果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e租宝的资金异动信息会传递得非常快,并引起投资者的警觉。但非常奇怪的是,e租宝的负面评价数据在网上发布后,其融资行为并没有终止,客户、投资方也没有采取行动。因为它的投资者都不是通过线上方式获得的,而是通过雇佣人员,通过开设门店等吸收投资者。”上海市检察院一位检察官谈到e租宝案件时说。 互联网金融需要鉴定标准,而这些标准其实也是它的市场准入标准。许多奇分析,除了上述的“金融科技”,还包括它的普惠金融性,通过互联网平台使更多中小企业、个人消费者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许多奇说,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有一个投资限额,投资的数额不能给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限额。比如,法规做相关限制,收入的1/10作为投资者能够投入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限额。这就能保证在市场经济资本主导的体制中,人不会受到更多的诱惑而进行自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