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在杨雪兰的授意下,副会长张奇来到公安局,拿出那位自称“国家财务部巡查组”的蔡诚信的工作证照片。 很快,公安局出具的证明:“严重不符”。拿到证明后,张奇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杨雪兰。 而此时,杨雪兰已经多次接到过“上级”或是“从上级那里得知她电话号码的扶贫对象”的转账要求,几番试探,她对这个结果已经毫不意外了:果然是骗子。 但她没有收手,依旧将“上级”发给她的总会长任命文件和与“上级”的通话记录发到群里,以此向会员们证明基金会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018年12月,经过半年时间的发展,“中华扶贫慈善基金会”已经吸纳了全国各地十多万名会员,杨雪兰的个人账户上,也有了足足一千万元的资金。 这半年内,不少基金会的“领导层”已经提出质疑,甚至连本该负责消除异声的“巡查部长”也动摇了,有人就此退出了微信群,更有人看破骗局,出言提醒杨雪兰就此罢手,但一意孤行、心怀叵测的杨雪兰怎能善罢甘休。 趋于利益和侥幸,最终,多数“领导层”选择了沉默。可是,世间又怎会有不透风的墙? 2019年1月,为了方便资金转出使用,杨雪兰与张奇、朱正明等人商量后,成立了一家公司,他们打算迈向实体经济,而这次,则是迈向实体经济的第一步。 然而,就在次月,基金会“领导层”的28人便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宛若一伙人刚刚扬帆起航,就被连人带船一起牵回了岸边。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十数万受害者中有人幡然醒悟,如梦一场;有人依旧心存侥幸,不甘承认受骗;也有人坚信自己未曾上当,反倒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最终原因,归咎成政府部门故意“破坏”……万千想法,如同万千世界,令办案检察官唏嘘不已。 而这样一起涉及十数万名受害者和数十名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中,办案检察官无疑将面临海量的审查工作,他最终会做出怎样的裁定?至于这所谓的慈善基金会,又到底凭什么能够吸引数量如此庞大的受害者? 招远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 李学志 “中华扶贫慈善基金会”以入会、投入项目能得到国家巨额扶贫资金回报为诱饵,先后推行了“20+2入会费”、“16+2潘美英项目”、“29元扶贫手册项目”、“68元国际梅协项目”、“30元李济深项目”、“14元国务院精准扶贫项目”等项目,通过微信和口口相传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大量会员,骗取每个会员几十至上百元不等的会费、项目费。投入几十,回报却有十万百万,不少人就是抱着“万一是真的就赚大了,就算是假的也赔不多”这样的心理,宁愿上钩也不肯错过。 截止案发,已查明全国会员达到近19万人,其中山东会员17000余人;杨雪兰共计骗取现金690余万元,其中骗取山东会员139万余元。不久,招远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雪兰、张奇、朱正明等16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各位朋友,您可能已经听说过了,此类基金会,正是脱胎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该类诈骗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诈骗手段,如今通过引入传销手段、伪造公文等,以更为隐蔽的方式让受害者走入圈套。 招远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 李学志 大多“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谎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朝代灭亡后以及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海外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犯罪嫌疑人通过诱骗受害者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方式实施诈骗。同时,他们紧跟社会关注热点,围绕“民族资产解冻”这一噱头,虚构所谓“养老”“扶贫”等投资项目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将给予投资赞助者巨额回报。 鲁检君在此提醒广大听众朋友们,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如发现被骗,请立即报案! (原标题:“中华扶贫慈善基金会”骗了19万人,嫌犯伪造国务院任命书) 责任编辑:一然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