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直报网北京8月27日讯】(无限极)“礼”的核心是自律,是为所当为,而饮食也一样,食所当食。这一次,由新华网制作、无限极独家总冠名的《知食中国》来到孔子故里曲阜,吃地道美食,习传统食礼。敬请关注《知食中国》第十七站曲阜:寻味圣城,寓礼于食。 以下内容转自新华网客户端: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记》中提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礼仪,源于一张小小的饭桌。这一次《知食中国》来到孔子故里曲阜,吃地道美食,习传统食礼。 食饮由礼,养生之道 《论语》中有40处出现“食”字,可见孔子对饮食文化的重视,而其核心就是饮食要合“礼”。食居慎节,知足不贪,食勿过饱,不乱饮食,是孔子饮食养生的“金科玉律”。以一碗香浓可口的羊肉泡粥开启曲阜的早晨,探寻看似简单的外表下蕴含的养生之道。 羊肉泡粥是曲阜市井的经典早点,用的粥为鲁西南地区最传统的糊粥。用小米、黄豆磨粉熬制,入口米香豆香极富层次。店家用快刀横着羊肉的肌理将其切成薄片,随着肌肉纤维的横断,羊肉片也变得入口即化。羊肉和糊粥相得益彰,粥的热度激发羊肉的鲜香,肉的香气增加了粥的馥郁。大豆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小米富含氨基酸及各种矿物质;羊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三者堪称珠联璧合。 “礼”的核心是自律,是为所当为,而饮食也一样,食所当食。来到曲阜,除了感受到孔庙、孔府的宏大与悠久之外,最重要的是亲身感受到了传统食礼文化的底蕴。走在覆着青苔的路上,红墙掩映的,是历经岁月不变的礼之美。 家语食礼,教之于幼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而餐桌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自然担负起对孩子餐桌行为规范的示范教育责任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正义·内则第十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当孩子能够独立用手进食时,中国人的进食行为规范与餐桌礼节教育就开始了。 进食的规矩、规范、知识、道理、意义等,构成“餐桌是人的毕生舞台”的要义。在地道的曲阜家常菜中,感受真实的家庭餐桌礼仪教育。 食礼早教不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吃饭,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礼之人。礼仪之邦育有礼之人,少年有礼未来可期。 孔府膳艺,食礼悠悠 中华餐桌礼俗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标识,更是邹鲁遗风在孔孟故里最富有人文关怀的遗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意味着食礼的淡化与弱化。 孔府菜,由孔子后人创制,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以礼之规格定宴,每一道菜都有特属于它的历史故事。2011年孔府菜烹饪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菜精于以汤调味。用曲阜九仙山老母鸡、微山湖麻鸭和泰山黑猪肘子,经三次吊汤即成“孔府三套汤”。“麒麟御书”选用淡水鲷鱼炸制,形似麒麟。“孔门坛子肉”选用上等泰山黑猪五花肉切成齐整的方块,以曲阜当地的孔府家酒、花雕酒和冰糖、虫草花、干雪菜以及秘制香料,经4小时的慢火煲制而成。此菜刀工讲究,成菜方方正正,口味鲜美而不肥腻,还带着丝丝的酒香。“金钩银条”采用鲜绿豆芽与湖虾米,清素悦目,脆嫩爽口,是孔府宴中的传统名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人须臾不可离的精神食粮,而孔子食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一趟旅程,以“食”寻“礼”,受益匪浅。无论是中国食学者倡导的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泰山宣言”,还是目前正在推行的文明进餐、光盘行动等,都是对中华传统食礼的传承。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好好吃饭,发扬优秀的“食礼”文化。 (原标题:无限极独家总冠名的《知食中国》寻味圣城)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