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5月26日讯】(硅谷动力)上周京东在美IPO后,中国主要的几家电商均在今年内完成上市(阿里年内将上市),凭借信息化零售业起家的电商们终于在主流经济体中站稳了脚跟。不仅如此,电商们还以零售业为起点,逐步向物流、仓储、寄递甚至金融方面做了业务延伸,各家电商的“小贷”业务纷纷出炉。与同时期白手起家的P2P、众筹等模式相比,电商们的“小贷”似乎走得更快,也走得更稳。 电商们的小贷 早在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就开展了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贷款业务,为客户提供50万以下的贷款。三年多过去了,阿里小贷现如今主要为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天猫三个平台的商家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 2012年12月,苏宁易购宣布面向全国上游经销、代销供应商主推供应链融资业务,“苏宁小贷”金融业务全面开放,此项业务单笔融资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现在,苏宁易购已将线上线下供应链、服务链整合打包,基本完成从产品、支付,到物流、服务、金融5大电商产业链布局。 2013年9月,京东也加入了小贷行列。京东的小贷业务也是面对供应链。通过全面分析京东自营平台的上游供应商、开放平台的电商卖家以往交易记录与资金周转状况,选取交易信用评级较高的一些电商卖家提供小额贷款,用于采购上游商品等用途。 电商们面对自己的客户群,纷纷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与此同时,大量P2P平台的推出为小额贷款带来了一阵春风。然而,相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P2P,电商的小贷们既成熟,又稳重,不仅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电商开始发展小贷业务。(2014年5月,唯品会也拿到了小贷牌照。) 大数据:电商小贷们的杀手锏 对于P2P们的头疼问题——信用和担保,小贷们早有准备: 阿里小贷的信用依据是:通过卖家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一系列平台上的记录和数据进行分析,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进行信用评级。 苏宁易购的信用依据是:基于供应商在苏宁易购的账期与库存进行评估。 京东的信用依据是:卖家以往的交易记录与资金周转状况。 可以看出,各家电商和百度的信用依据都是平台内的大数据。卖家在京东主要是交易,京东就分析卖家的交易数据;用户在百度主要是搜索,百度就对用户的搜索选择进行分析;小企业在阿里巴巴、淘宝店主在淘宝网上主要是销售经营,阿里巴巴就对用户的信用记录、发生交易的状况,投诉纠纷情况等信息收集起来,在评估系统中通过云计算分析,最终作为贷款的评价标准。这些信贷的最终信用和评价结果的形成,无一不是根据自身平台的数据分布和汇总情况得出的判定。 电商来做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就有平台优势和数据基础,对于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比较了解,可以掌握每个卖家和店铺的情况,还有销售数据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形成独立有效的信用系统,同时也有助于信贷风险的把控。与P2P们的“零”起步相比,电商们的小贷依托的是电商长期积累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整个商务体系中的生态元素。在电商的生态体系中,每一个卖家的行为、交易、店铺和个人信息都是可记录的,每个卖家和店铺都可以拥有完整的信用记录。利用这些数据,小贷们得以在各自的“后院”里展开业务。可是,脱离了这个电商的商务体系生态圈,卖家们的信用又值多少钱呢? 2012年11月,京东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中,供应商凭借其在京东的订单、入库单等向京东提出融资申请,核准后递交银行,再由银行给予放款。京东将自己的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给银行做参考,供应商在京东累积的信用成为了其融资贷款的依据之一。毫无疑问,卖家在京东积累的信用在银行仍然“很值钱”. 在互联网金融成长的过程中,电商小贷们的成功落地开花让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和金融的完美融合。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上的优势,可以为许多行业提供“大数据”的方式方法。结合行业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用网络化的手段减少中间环节,用大数据的方式分析市场规律,或许才是互联网之于各个行业融合的最大贡献。▲ (原标题:电商小贷:互联网金融凭大数据落地开花) 责任编辑:小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