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30日讯】(搜狐科技)8月21日,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呼吸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的新闻让很多人扼腕叹息。在此次事件中,成为诈骗重灾区的“170”“171”号段背后是发行这些号码的虚拟运营商。 在中国发展两年后,盈利状况不善的虚拟运营商因泛滥的电信诈骗再次收到重挫。 虚拟运营商曾是活跃市场的“鲶鱼” 我国的移动转售(俗称“虚拟运营”)企业于2013年12月26日获牌,当时中国电信市场已被三家基础运行商(移动、联通、电信)牢牢把持着,市场需要破局。这与2012年的美国市场非常相似,美国的虚拟运营商行业曾在一度濒临绝境后重新开始了飞速发展。中国市场也需要引入“鲶鱼”来搅动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 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模式是,从基础运行商处批发通话时数和流量,组合成更灵活的套餐再卖给用户。作为涌入国内电信市场的新鲜血液,虚拟运营商靠“不需实名制、无漫游、流量不清零”等优惠条件迅速捕获了大量用户。截至目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用户数达到3100多万。 这也一度倒逼着基础运行商升级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引入民间资本的举措,成为活跃市场的一针兴奋剂,当时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看起来将会带来通讯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但虚拟运营商不具备基础运行商强大的线下网点布局能力,线上渠道又难以讨好消费者,能走的路似乎就只剩下“跑马圈地”,靠放宽限制和监管来降低成本了,“给钱就卖”,这曾经是虚拟运营商在打市场时的优势,现在却成了难以纳入有效监管的痛点。 对号码持有人的监管力度薄弱,导致大量手机卡流向不明身份的人。加之在资费上的优势,这些卡成为大量跨区域作案的诈骗犯的好工具。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达到59.9万起,同比上升32.5%,涉案金额达222亿元。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痛点,不能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