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2月7日讯】(北京商报)中国互联网已经迈入10亿网民时代,刨除资费承受能力的限制,移动互联网让一线城市和偏远农村上网手段和便捷性几乎没有差异,但庞大的上网人口基数也让互联网产品产生用户群分层。春节期间,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位于内蒙古的一座三线小城市及周边农村,还原了移动互联网在小城镇和农村的真实面貌。 大众应用变调 “你们为什么有语音不爱用,爱打字?多麻烦。”聊起微信,北京商报记者的高中同学小赵(化名)抛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国民级超级App,微信的日常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但小城镇、农村和大城市的用户却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小赵表示不解,“微信本来就是以语音为主才代替QQ,为什么你们还要用文字?”打开她的几个微信群聊天也几乎都用语音的形式。 高中辍学后生活在乡下的小武(化名)微信中朋友圈、大小的群里短视频更多一些,多以东北农村搞笑视频为主,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色情题目。“我都是转着玩儿的,朋友都发这些,有些题目和内容不是一回事的”,小武有点儿不耐烦地解释道。 年轻漂亮的表妹用微信做了点微商的买卖,说是帮朋友忙,转发一些代购化妆品、服装的文章图片。她说,偶尔有的朋友会微信询问她,但不会招致朋友圈人们的反感,“不少朋友都在做这个,互相都理解”。 在路边普通的小服装店,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微信支付已经可以使用,服务人员表示去年就已经开始用微信支付了,但是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年轻人。而当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同款服装发现价格更便宜时,服务人员发现后表现得非常反感。 除了微信这一国民应用,滴滴在北京商报记者家乡的使用状况也与大城市有很大的区别。记者在机场用滴滴叫快车服务,司机接单后立刻询问是否愿意拼车,原来,这位司机用自己和亲戚、朋友的手机号、车辆信息注册了6个滴滴账户分别在4个手机上轮番使用,有时妻子也会驾驶另外一台车参与其中。 说起快车的买卖,司机非常自豪,“我干了两年,现在都6000多单了,每个月算上自己本职的工资能挣一万多元”。除了平时正常抢单,司机称自己还提供其他服务,“有的人好面儿,想用好车,我也可以换车,有的人需要包车一两天,我也接这样的活,当然价格可以商量,时间长了就多了很多老客户,有用车需求直接打电话不用滴滴”。他还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六七个当地滴滴司机群,群里的司机只要有单子自己突然不能做的就可以迅速找到其他人进行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