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背后仍存担忧 对于新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通拓科技集团合伙人李鹏博认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松了”,但“不完全松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介于货物一般贸易进口和个人物品行邮入境之间的一种形式。后续关于通关单的出台、暂缓,其实就是国家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在一般贸易属性和个人物品属性之间的摇摆。这次商务部的谈话可以看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已经确定是“个人物品”了。显然,个人物品的监管要比一般贸易要松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政松了。 李鹏博进一步指出,商务部的表述是“暂按个人物品监管”,后续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例如,如果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量太大了,肯定就得调整。可见,政府的政策,留足了回旋空间。 “新的监管政策其实是给了所有企业一个很清晰的指向。在关、检、税等多方面明确了监管模式,监管思路也更倾向于有序、透明、阳光和高效:即去年出台的政策明确了跨境电商的税制,取消了行邮税免税额度,淘汰了过去因为免税产生的泡沫,解决了不公平竞争问题。同时通过税收保障了国家利益,在今年又为行业梳理了标准,放开了跨境电商的监管限制,降低了贸易壁垒,有助于流通效率提高,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广。”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政策已经明朗,但接下来的一两年企业仍存在巨大挑战。 曾碧波具体分析称,首先政府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平台和电商要承担起更大的消费者保护责任:包括售后、召回、溯源,质量保证。不过,这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由此会加速淘汰一些不具备这些服务能力以及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跨境电商小企业,很多企业能否熬过今年和明年还是个问号,反而是巨头和创业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年明年仍然会有一轮的淘汰;其次,如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会加速跨境平台自身供应链升级,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发现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最大化发挥出跨境电商所带来的与全球商品同步接轨的优势。 虽然商务部表态释放出利好,但业界依然有所担忧。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政策依然存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地方,比如这个产业到底对一般贸易进口的冲击点会在哪里?特别是保税进口的电商一旦规模化之后,是否会与传统的一般贸易再次形成博弈。同时他认为,中国电商行业发展了15年才迎来全面立法时代,如今跨境电商才走了2~3年时间,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并逐步调整,显现出了国家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发展的决心。 (原标题:跨境电商的2018:企业称还要担忧一两年)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