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月15日讯】(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郑峻发自美国硅谷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外卖平台的送餐员们每天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他们想方设法抢时间,甚至冒着受伤风险,只为了多接单多送餐。但与中国送餐员不同的是,美国送餐员在送餐之外,还要关心消费者到底给了多少小费。小费是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小费,美国的送餐员们甚至连最低工资都拿不到。 40分钟送餐8美元小费 近期一段美国外卖送餐员的吵架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美国纽约长岛Smithtown地区一位消费者,通过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DoorDash,从同在长岛的Commack地区一家餐馆点了份外卖。按照美国外卖平台惯例,他在支付了食物餐费、送餐费、平台服务费、消费税之外,又给了外卖司机8美元小费。(如果每月支付10美元成为DoorDash订阅会员,从指定餐馆订餐,可以免除送餐费。) 但令他惊讶的时候,姗姗来迟的送餐员(被称为Dasher)上门送餐之后,却一肚子火气地想找他理论。这名送餐员没有戴口罩,抱怨自己花了40分钟跑了12.5英里(约合20公里路程)才送了这份餐,意思是8美元的小费实在太少。而消费者则回应说,这段路程平时开车也就20分钟,何况自己都已经给了8美元小费。两人最终大吵一架不欢而散,送餐员竟然一气之下带着外卖走了。 眼看着等了快一个小时的外卖又从门口飞了,(饿疯了的)这位消费者随后把这段视频上传到网络,立即引发了网络热议和媒体报道。DoorDash发言人随后对媒体表示,平台不会容忍这一错误行为,他们已经和这位送餐员解约,并对消费者表达了歉意。北美最大的华人电商网站亚米网CEO周游对新浪科技介绍,他们生鲜平台的顾客是收货之后才根据满意程度决定是否给送货员小费,而不是事先就支付小费。 这段视频在YouTube播放量已经超过了56万次,留言接近5000条。大部分评论都认为这位消费者已经给了8美元小费,送餐员没有理由再抱怨,,花40分钟送餐并不是消费者的问题。但也有评论觉得送餐员拿走外卖的确不对,但她的情绪背后也有原因。她赶上了交通高峰,花了40分钟送餐却只拿到8美元小费,加上平台送餐费也就10多美元;再考虑回程的时间和成本,几乎是没有赚到钱。而且她可能因此错过了其他送餐单子,失去了不少收入。 美国小费文化无处不在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但小费在美国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和其他国家根据满意程度自愿给象征性的感谢费不同,美国的小费文化几乎是强制性的“服务税”。很多中国游客第一次来到美国,都不太理解这种“不得不给”的小费文化。哪些场所要给小费,应该给多少小费,更是令人一头雾水。 去餐厅吃饭要给小费,去酒店住宿要给小费,打出租车要给小费,理发按摩要给小费,叫外卖更要给小费,俄勒冈等州甚至加油都要给小费。除非消费者有足够的理由投诉服务人员的过错,否则就必须按照特定的比例,额外再掏出一部分钱。哪怕打车理发按摩本身就是在购买服务,也要额外再给小费。但是打包自取不用给小费,星巴克、麦当劳等没有服务员的场所也不用给小费(会有一个小费罐,顾客随便给)。 不同行业与不同地区的小费也有所差别,里面也有诸多猫腻。加州去餐馆吃饭小费比例大约是税前小费金额的15%-20%,如果就餐者超过6人,餐馆会在结账时自动加上小费;高级餐厅的小费比例更高。我还在拉斯维加斯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专门做外地游客生意的餐馆,在结账时先加上小费,然后还列出一个小费栏,游客要是不仔细看账单,可能就会给出两倍小费。 打车的小费比例同样是车费的15%-20%。打车的时候需要事先确认能否用信用卡,如果不能刷卡,打车者务必需要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由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并不高,他们很看重小费。如果乘客给少了小费,原本客客气气的司机可能会非常生气,轻则言语冲突,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暴力冲突。 小费文化源头是奴隶制 为什么全球很多国家都有小费,但只有美国发展出了这样强制性的小费文化?欧洲的小费只是象征性给几块钱感谢一下。美国小费文化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十八世纪中期一些美国人从欧洲带回了感谢费习惯,但大幅提升小费额度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之后。 根据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食品劳工研究中心(Food Labor Reserch Center)的研究,美国内战结束后,原先做厨师、侍者、车夫的南部黑人们都摆脱了奴隶身份,成为了自由公民。而此前无偿使用他们的白人奴隶主现在变成了雇主。但是这些南方白人又不愿意支付足额工资,因此就引入了小费来顶替部分工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都是抵制反感小费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很多州还在通过立法禁止小费。艾奥瓦州1915年的法律甚至将小费定性为“商业贿赂”,收取小费的服务业人员会受到处罚。但在大喧嚣的二十年代,餐馆行业成功促使法院以违宪为由废除了禁止小费的法律。餐馆主当然欢迎小费文化。这意味着餐馆就可以减少工资标准。 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小费文化迅速从美国南部扩散到了其他地区,并成为了诸多行业的惯例。1938年的《公平劳工标准法》(Fair Labor Standars Act)最终不成文确立了小费文化。这条法律规定,如果某个行业从业人员收取小费,那么雇主只需要保证服务者拿到小费之后的收入满足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就可以,小费正式变成了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入的一部分。 废除小费已经不现实 换句话说,小费实际上是商家雇主为了降低工资成本,将这部分成本以小费的形式强加给消费者的一种手段。然而,小费文化确立之后,要废除就变成了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如果废除小费制度,那么很多行业势必会大幅上调价格,将这部分成本找补回来。消费者可能也不愿意看到价格大幅上涨,而且消费完之后给小费也可以保证他们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当然也有服务态度恶劣还嫌弃小费太少的奇葩。) 另一方面,在工资部分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服务人员更不愿意废除小费。小费已经成为他们收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小费收入,雇主支付最低工资的话,他们的收入反而会明显下滑。智库机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现实,餐饮行业服务者的贫困率只有7%,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平均的18%。 纽约市餐馆服务员目前的现金最低时薪仅为8.65美元(有小费情况下),而纽约市法定最低工资则是15美元,这意味着服务员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顾客额外支付的小费。而2017年研究机构PayScale的一项调查显示,小费占美国餐馆服务员收入的比重高达62%。即便如此,餐饮行业服务员工会组织过去几年一直在游说国会,希望通过法律将收取小费的从业人员的最低工资和其他行业看齐。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餐饮行业也成为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很多疫情严重地区禁止提供堂食,导致服务员失去了大笔小费收入。上调最低工资的需求就显得尤其紧迫。西雅图等民主党主导的地方政府已经通过了类似法案。随着大选之后,民主党全面控制国会两院和白宫,这一立法议程或将在拜登政府正式提上日程。
共享经济也要靠小费 话题回到美国共享经济从业人员。尽管引领着全球新经济模式,但Uber、DoorDash这些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巨头依然和传统行业一样,要靠消费者给的小费来补贴自己的签约司机,实际上还是在变相转移自己的用工成本。如果没有小费,这些共享经济巨头的签约司机可能连法定最低工资都拿不到,因为他们还要自己承担油费和车辆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