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14日讯】(西安日报)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0家,经营企业4000余家。20家生产企业获得许可生产的品种有109个,基本涵盖了保健食品的27类功能,主要有减肥、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通便、改善睡眠、抗氧化功能等。为了加大保健食品监管,市食品药监局近年来不断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许可程序、严格许可标准。为规范其经营行为,对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年检,对检查出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同时不断加强保健食品稽查力度,2015年至今,全市共查处各类保健品违法违规行政处罚案件134件,涉刑案件8件,刑事拘留20人,批准逮捕5人,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仍存在 尽管如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吕强坦言,保健品的虚假夸大宣传情况仍存在,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追求高额利润,违规宣传产品功效,诱导和欺骗消费者,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和病人更具有欺骗和诱惑性。例如一些酒标称为“保健酒”,并宣称养生和壮阳功能。饼干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功能饮料,可以提神醒脑等。还有一些保健用品、消毒产品等宣称各种养生和预防功能。如保健膏药宣称强筋壮骨,保健药枕宣称治疗失眠,皮肤消毒喷剂宣称预防性病,净水器宣称防病治病等。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是指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应声明“本产品不能代替药物”。但现实生活中,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品却屡禁不止。“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主要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不会对疾病预防和治疗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经注册批准的保健食品配方是固定的,产品都要求进行了安全性和功效性试验评价。但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高额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未按批准注册的配方生产,在保健食品中违规添加药品,有些保健品不仅不能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对人体是有伤害的。”吕强局长说。 “会议营销”上演销售新花样 吕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健食品企业的销售形式和手段变化很快,除了传统的“店面”销售外,目前还衍生出了“会议营销”、“亲情营销”、“体验营销”、媒体销售、直销等五花八门的销售方式,其中“会议营销”问题较为突出。 “会议营销”是商家向消费者面对面推销产品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虽然目前法规还没有明确否定,但却是市场出问题较多又难以监管的营销方式。一些商家往往利用会议面对面广告宣传的优势,组织非法会议营销,主要是虚假夸大宣传,诱导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食品。商家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天早上上班前就结束了,会上还不销售产品,让老年人留下电话及住址,会后派专人送货上门,流动性和隐蔽性都非常强,给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及时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虚假夸大宣传,或购买到可疑的保健品可随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该电话24小时开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对每条投诉举报信息及时调查处理,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原标题:4000余家保健品企业每年一次年检 夸大宣传仍存在) 责任编辑:小青 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