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驴”“鸣”声在外 小毛驴,大产业。客观地说,这是我市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 转型首要之务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打造畜牧业强市,这是阜新转型发展一大方略。 具体到驴产业发展,我市则是基础条件齐备。从全国来看,优质地方驴品种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广大地区。阜新地处北方,四季分明,日照充沛,雨热同季,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养殖。从毛驴来说,作为草食家畜,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很强,易于饲养管理。还有,我市人均耕地多,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养驴饲草资源丰富。以上这些,为我市发展驴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要实现从役用驴到商品驴转化,打造肉驴发展产业链条,还是一篇有学问的大文章。 这当中,政府“有形之手”发挥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市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抓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帮助农户贷款、为购买种驴农户给予部分资金支持等形式,我市扶持建设了一批肉驴生产示范乡镇、村(屯)和示范大户。目前已建成阜蒙县大巴、旧庙和彰武县冯家、丰田等20 个肉驴基地乡镇,这20个乡镇肉驴饲养量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特别是2008年以来,利用省扶持养殖小区政策,全市建成了15个饲养规模200头的肉驴养殖小区。 —— 抓品种改良,培育肉驴品牌。肉驴品种改良和培育是地方发展肉驴产业的切入点。我市通过引进“德州驴”、“广灵驴”等优良品种,对本地驴进行改良,再培育地方品牌。经过十几年的选育,培育出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独具特色的阜新“关山驴”。 —— 抓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是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目前我市已建成两大肉驴加工企业。一个是位于新邱区的绿鲜原驴肉食品有限公司,年设计屠宰加工能力3万头,现日屠宰30头左右;另一个是位于阜蒙县大巴镇的“大兴肉业”,年设计屠宰加工能力3 万头,现日屠宰30头左右。 —— 抓专业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毛驴引颈嘶鸣,人群熙熙攘攘,这是大巴镇牲畜交易市场上司空见惯的景象。该市场填补了阜新地区无大型牲畜交易市场的空白,为肉驴养殖户和经纪人之间搭起了交易平台。自市场开张以来,到此交易客户是越来越多,现已辐射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 —— 抓服务保障,提高饲养水平。为了把肉驴产业发展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市组建了市肉驴产业化办公室,指导协调肉驴产业发展。县区也相应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基层,加大对肉驴饲养户的技术指导,并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加强对肉驴改良站输精员的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 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全市肉驴产业发展兴旺。目前,全市肉驴年饲养量32万头、出栏量14万头,人均肉驴饲养量和出栏量位居全省各市之首。 但相对来讲,有形资产易得,无形财富难求。现如今,“关山驴”的品牌价值,铸就出阜新这一区域特色产业的“烫金名片”,成为助推肉驴特色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