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 寻访68岁王医生 为何热衷推荐保健品? “几十年医术丢下来以后,不搞这个,我怎么打发时间?”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见到王医生时,她正在金堂一酒店的会议中心,在参加了头一天的年会之后,一行人又来到金堂县开展“分享会”。她穿着便装,脖子上挂着红围巾。“上午是北京的老师讲课,下午还有航空方面的专家。”她说。 会场里,一男子正在大讲创新、人工智能之类的话题,但很快又转到松花粉上。王医生邀请记者进会场去听,但进场需要票,“我们提前付了钱,才安排预留了票。”她拉着记者,不停往会场方向看去,反复念叨着“何老师呢?”接着,她便领着记者往里走,要去找“何老师”。 王医生嘴里的“何老师”,是她们团队的一位负责人。“今年3月前后,我在双流一个广场上认识了‘何老师’。”王医生说。 对于记者和王医生的对话,“何老师”略显警惕,她试图打断对话无果后,转身进了会场。见状,王医生反复向记者强调,自己说的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和产品。” 对于医院的“不再聘用”决定,王医生显得有些“洒脱”:“下周医院要是不让我上班,我也可以自由地去搞我的‘健康事业’。” 为何热衷推广保健品? “开始我也不相信” 作为一个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生,怎么会对保健产品如此着迷?王医生没有正面回答记者:“最开始我也不相信。”接着,她说,“你了解后就知道了”。 13年前儿子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10年前老伴离世,1975年开始行医的王医生回忆,儿子回家时间少,“年轻人压力大,对我更多的还是电话关心。”她在家里的生活很忙碌:每天早上看《朝闻天下》,出门锻炼;午饭后看《今日说法》;下午休息一下,经常还要看一下专业书;“上班的时候就更忙了。” 在王医生印象里,曾有两个(保健产品)宣传人员去医院找过她几次,“那时觉得很烦,听不进去。”今年初与“何老师”遇见时,“开始我还是不信,儿子也担心我被骗。” “我去了何老师的店里。”她称,她在店里看到的宣传资料上,有不少知名人士对产品的肯定,“她们也给我微信上发了很多资料,我看到里面说效果很好,也符合国家的政策。”她称,自己把资料转给儿子看了之后,“他也不反对我了。” “我身体不好,脖子、肝都有问题。”王医生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吃这个品牌的保健品,并用儿子名义开了这家健康生活馆,“投入了6万块钱。”但她称,自己的店还没有盈利过。“我只是做一个直销宣传员。至于我挣多少,最后要看总公司。” “我几十年的医术丢下来以后,不搞这个,我怎么打发时间?”王医生说。 (原标题:男子去看肠胃病遭医生"推荐"保健品:是为了病人好)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