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律体制滞后,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政府部门用来监管化妆品行业的是执行了16年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在管理体制上呈现部门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混乱局面,显然这种体制与快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极不适应,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此外,由于化妆品经营企业未实行经营许可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动态信息不能实时掌握,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管。 据查,我国关于化妆品产品的标准多达18部。多标准体系为实际工作开展中的标准执行增加了难度,比如说,在对化妆品中所含铅、汞等物质是否允许添加以及添加多少等方面的规定上,缺乏统一的限制性规定,使得一些化妆品企业在组方设计时仍有意无意地使用禁用物质或超量使用限用物质。正是这种系统权威的质量安全控制指标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导致某些化妆品企业蒙混过关,产品质量不过关。 明确企业定位,加强人才培养,本土品牌的春天正在到来 方思远说,要想中国化妆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变革,斩断一切有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他认为中国化妆品企业要居安思危,只有时刻警惕才能在起伏不定的市场中发展壮大起来。针对现在化妆品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方思远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调差异化、针对性,加大对相关产品的研发、销售渠道的开发,引导民族日化企业采用中草药天然环保等特征抓住细分市场; 二、帮助企业树立本土日化产品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信用,引导消费者关注民族品牌,减少对进口品牌的盲目崇拜,大力拓展内销市场; 三、加大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引导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四、化妆品企业严格自律,加强自我监督。各个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规模不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也有所区别。尤其是一些属于领导品牌的化妆品企业公司,更是应该做好严格自律,追求产品性能和安全性,严格把关,杜绝假冒伪劣化妆品进入销售市场。 五、化妆品产业是高科技技术产业,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成本的投入,研发适合国人使用的自主产品,同时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科研人才依然十分匮乏。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者呈现出日益成熟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需求的多样化、购买渠道的多元化、诉求的个性化。单一的化妆品品牌已经无法通过零星的产品吸引不同客户群的青睐,消费者在选择上不再盲目,对化妆品定位诉求越发个性化,要求也更为细致。 欧美外资品牌由于基数高、品牌与决策机制的老化等原因,在近几年逐步面临发展瓶颈。韩系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开发等优势发展迅速。而本土品牌凭借差异化的渠道策略与产品定位逐步抢占大众市场,近年来本土前十大品牌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本土品牌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寻找出一套适合国内市场的品牌定位、渠道及企业组织架构,正朝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本土品牌的美好时代正在到来。▲ (原标题:化妆品商会:日化行业规模巨大 三因素影响本土品牌)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