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生意业绩多不佳 “不过,到目前为止,跨界进入快消品领域的药企经营成功的却是寥寥。”史立臣也坦言。 这在各药企的年报中可窥见一斑。 例如,作为江中药业全资子公司的江中食品在2014年仅实现营业收入111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38%;净利润为-39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47%。 而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前贵州百灵(002424,股吧)推出的一款投资上亿元的胶原蛋白饮品也因销售不佳在短短两年内就偃旗息鼓。 “药品经营是政策性市场,依靠药企的政府关系、销售人员的客情关系加上资金开路,操作空间开路,很多事情都可以搞定。”史立臣说,“但快消品市场上,这些都不起作用,在这种市场里完全是消费者说了算。而这方面,药企是不擅长的。” “更重要的是,多数药企的跨界产品与药企的主业产品没有关联性。”在史立臣看来,这让消费者很难引起品牌联想,几乎就是新建的品牌,消费者很难愿意买账。 史立臣举例,云南白药经营云南白药牙膏就可以成功,但经营养元青洗发液就难以成功。“原因很简单,就是牙膏具有止血功效,这与云南白药吻合,可以产生明晰的品牌联想。” 与此同时,在史立臣看来,药企跨界经营带来的运营管理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跨界后新进入的领域的运营团队还是药企的人,尤其是高层,基本都是药企指派的,用药品的经营思路去经营快消品,肯定碰壁。”史立臣说。 “跨界经营对公司管理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药企并不具备开展多元经营的能力。”郭凡礼表达了与史立臣相似的观点,认为渠道资源、经营经验缺乏等短板限制了药企在食品业的发展。 同时,郭凡礼表示,药企做“大健康”食品,大多还停留在概念炒作上,并未真正提高产品健康性也是原因之一。 “很多药企不去做市场分析调研,不去整合和分析自身资源,不做市场定位,就进行品牌跨界,结果药企原有的品牌资源被不断稀释,一旦不能实现跨界的成功,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史立臣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