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药代表行业亟待认证制度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医药代表行业的沦落,跟我国长期缺乏医药代表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有关。我国对医药代表不仅没有准入门槛,也没有一部公认的行为规范。现实中,医药代表成为一群素质不齐、手段灰色的“营销公关”的竞技场。 在一家大型招聘网站上,记者发现,医药代表的需求非常旺盛,不过各家药企对医药代表的资质需求差异明显。有外资药企要求具有本科医学及药学相关专业,而有的国内药企则只需要专科以上的学历和相关从业经验。 据悉,目前行业内仅有的规范,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在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IFPMA)的《全球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基础上制订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为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一系列的“自律红线”,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内部认证考核。但按照2010年时的数据,整个行业承诺加入RDPAC只有2.7万多人,不足全行业的3%。据悉,中国医药行业管理协会正与RDPAC合作,希望把这份行业内部认证制度和《药品推广行为准则》推广到全国4000多家内资制药企业中。 资深业内人士梁先生认为,医药代表纳入正式职业后,未来从事医药代表应该像执业药剂师一样经过资质考核,有上岗资格证,甚至有职称设定。这将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从业人员,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整顿和发展。“医药代表应该是光明正当的,本身是有行业需求的。”梁先生认为,今后“医药分开”得到落实,也不会导致医药代表行业的没落。作为生产企业的药企仍然需要和终端建立沟通渠道,医药代表那时候可能纯粹向医院医生介绍药品情况,也可能开拓药店和医药电商的渠道。 “GSK事件后,外资企业内部管理都严格起来,很多医药代表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走。希望随着纳入正式职业,行业得到规范,医药代表的前景也会光明起来。”梁先生表示。▲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