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19日讯】(时代周报)阿胶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被消费者热衷的行业,随着消费者日益对健康绿色的要求,阿娇的需求量也逐年提升。随着需求的提升,供给却得不到满足。促使了阿胶市场的乱象百出,许多上市公司甚至纷纷争着养毛驴,以满足供给的需求。 5月16日,东阿阿胶(000423,股吧)继续上扬,报收46.71元/股,涨幅0.99%。这家中国阿胶产业第一股长期成为投资者热炒的对象。 阿胶市场持续的暴利,使得逐利者云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这一产业也颇为热衷,因此对原料驴皮这一稀缺资源,颇为上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阿胶、人参和鹿茸列为中药三宝。阿胶因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功效,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产品。然而,近年来常有不法商贩掺假驴皮熬制阿胶的事件被爆出,阿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信任危机。 阿胶市场的乱象证实了驴皮资源的短缺,虽然在这样尴尬的现实中,最近10年阿胶产业在中国却仍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15年,国内阿胶产业总值达到300亿元。作为该行业的巨头老大,作为中国阿胶产业巨头,东阿阿胶2015年的营收超过50亿元,一度占据了国内阿胶产值的1/6左右。有分析师指出,10年时间里,这家公司提价16次。从2005-2015年,东阿阿胶的销售收入从9.4亿元变成了54.5亿元,增长了4.8倍;净利润从1.14亿元变成了16.4亿元,增长13.4倍。 除此之外,阿胶市场较为人知的资本市场还有同仁堂、太极集团、佛慈制药和九芝堂等上市公司从事阿胶产业。企业之间为了更好的抢占驴皮原料市场,开始在偏远地区饲养毛驴。 其中东阿阿胶便掌握了许多的养殖基地,他不仅拥有自建的如蒙东、辽西等地;还与当地养殖场合作,东阿阿胶提供冻精、技术支持,并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再者,则是与地方政府合作,为扶贫做的项目等。 阿胶市场原料掺假 阿胶已经有了3000年的历史,一直都是滋补的上品。《中国药典》中明文标注了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而随着原材料的短缺,阿胶市场逐渐出现了掺假现象。 3月,北京同仁堂阿胶陷入“造假门”事件,旗下公司的一款食用阿胶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未发现成分表中所注明的驴DNA,反而检测出猪和牛的DNA。同仁堂对此声明否认造假,并表示对方所用提取DNA的检测方法有误,企业同批次留样产品送检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鉴别项要求。在上海市食药监局也于今年2月底公布栏上也公布了一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药品。其中山东一笑堂阿胶集团百年药业有限公司和河北东汝阿胶有限公司登上不合格“黑榜”,其龟甲胶产品含有牛皮源成分。 一方面阿胶市场原料少缺,另一方面阿胶市场的暴利驱使。导致了牛皮,猪皮代替驴皮的现象时常发生,业内人士称之为杂皮胶。这一系列乱象的背后,正印证着驴皮短缺这一尴尬的现实。据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我国驴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目前的600万头,并且还在以每年约30万头的数量下降。 据媒体报道,山东阿胶行业协会根据100多家阿胶生产企业的年生产量报表推算,阿胶年总产量至少在5000吨以上,而按照每年正常出栏120万头计算,再加上驴皮进口因素,全年可生产的阿胶总数量也就在3000多吨。经过对比这两组数据,可以暴露出惊人的真相:多出来的这2000吨阿胶,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而即便是在这3000吨的正常阿胶产量中,又有多少是纯驴皮制成的呢? 如此算来,全年可供制胶的驴皮,只够实现当前产量的六成左右。在供需矛盾的情况下,驴皮价格逐年大幅攀升。据业内人士测算,原料驴皮价格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长,“一张驴皮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而一张马、骡子皮才200元,猪皮和一些制作皮鞋、皮包剩下的下脚料就更便宜。” 受暴利驱使,一些厂家在阿胶原料中掺假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价格相对低廉,这些伪劣阿胶产品通过贴牌或者散卖等形式,销售到偏远的终端地区。市面上的阿胶分药用和食用两大类,阿胶产品主要有阿胶块、阿胶口服液、阿胶糕、阿胶枣等,这些产品鱼龙混杂,有的阿胶糕甚至根本不含阿胶成分。 阿胶的发源地是山东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这一地区也自然成为了阿胶产业集聚区。该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广朋介绍,2015年东阿县阿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利税35.45亿元,利润26.76亿元。东阿县提出要用5年时间实现阿胶产业营收规模扩张至少7倍,从2015年的120亿元到2020年的1000亿元。 面对持续扩大的阿胶产业和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东阿县也出重拳整治,最近几年,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执法部门主动出击,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对一些有证经营、生产环境较差、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大力整治,责令其限期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