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直报网北京11月14日讯】(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近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在京举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表示,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让医药行业眼前受益,而且是未来10年、20年都将有益于行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我们国家创新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药或者类似原创药的药不断出现。尤其在生物生产方面,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以及围绕精准医疗所需要技术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基因检测以及基因编辑方面,新的一些免疫治疗所用的新技术,PD-1,还有PDL-1都有创新和突破。”于明德指出。 据了解,“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以“政策调整下的医疗变局:行业重构再出发”为主题,邀请行业翘楚深入探讨医疗变局、创新技术、产业资本和市场发展路径的融通交汇方向。 大健康风口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在近年来快速成长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医疗服务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在技术进步、资金支持下,政策改革的东风以及监管的不断调整也助推着行业的发展。 从2015年到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改革在各个细分领域可谓大刀阔斧,如精简临床试验数据、抗癌药降价谈判、医保控费、公立医院改革、多票制变为两票制等。 于明德也表示,我国医药行业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国外的产品主要构成是生物,而中国是化学药,这是明显的差异。 资料显示,2017年FDA批准46个新药,包括KAR-T和PD-1等新技术,创新市场占比美国67%,欧盟60%,日本68%,而中国不足20%。另据了解,美国癌症治疗有70%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已经达到5年,中国仅仅29%,发展空间大,2016年全球销售排名前十大药品中有7个生物药,其中6个是单抗。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产业制剂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之路,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应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 “我们国家加入了ICH国际组织,和国际大多数国家申报标准取得一致,将来也有可能过渡到大多数国家质量标准互认PIC/S协议组织,向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看齐及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由原来的注重国内市场,过渡到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关注,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欧美日等多个国家等。2016年化学药品制剂的出口对美国市场增长了40%,潜力非常很大,只要努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于明德表示。 与此同时,于明德也指出,在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力、技术、资金、市场都不够,这需要用全球的资源发展中国的医药产业。“人走出去,产品走出去还不够,还要资本走出去,以资本走出去来解决我们人力产品、技术、资金和市场不足的问题,这是当前一个关键。” 资本助力生物医药发展 事实上,资本不仅在上述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医疗创新方面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2018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依旧是仅次于TMT的第二大投融资领域和行业。 2018年,医疗政策进一步落地、监管改革深化,风投和股权融资持续增长,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近几年内进步显著。除了PE/VC加持,港交所、主板针对非盈利企业的上市新规,给长周期的医疗企业产融结合不断拓宽路径。 2017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总规模高达28亿美元,创纪录新高。投资者可考虑通过私募股权、新IPO发行、近期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以及进军生物制剂的传统中国制药公司,来布局于该行业内处于初期阶段的创新科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CAR-T、PD-1/L1等热门领域,中国企业的布局在数量上赶上了国际水平,但在新药质量和原创上,“缺乏创新、布局重复、资本泡沫”等反思之声比比皆是。除高投入和高风险,过于集中的肿瘤布局是药企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当下,除了资本能助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外,大数据、医疗AI等前沿科技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原标题:大健康风口 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将超8万亿)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