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需理性认识保健食品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蒋卓勤在座谈会中谈到,公众需要理性认识保健食品。目前,出问题的基本上不是保健食品,但是我们都赖在保健食品上。例如西洋参、燕窝、保健贴、压片糖果、频谱仪等都不是保健食品,但却都被公众误认为保健品。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保健食品的非法宣传远远小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都是经过备案和严格审批的,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对比,一般食品只是补充营养,而保健食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具有特定的功能,比如说抗疲劳、提升免疫力,他有个功能在里面,只是在用量上和适用人群上都会明确标出,这就是与普通食品的最大差别。与药品的区别,是药品是以治疗、预防为目的,而保健食品只是用来调节机体的功能,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预防亚健康。一句话,保健食品不是“灵丹妙药”,但对特定适宜人群的确是有特定保健功能,是有作用的。 企业献策 重建行业信誉首先要解决行业乱象 关于直销行业最关心的问题,未来直销企业该如何健康发展继续前行?无限极媒体事务总监张前表示,关于企业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首先应该认识到直销市场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个别不良企业假借直销的名义卖着坑害消费者的产品,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声誉。又因为直销行业的问题很多是出在保健品方面,80%的拿牌企业都有保健品在销售,其中一些经销商在销售中的不诚信行为,包括过量使用产品,以及推荐给一些不适宜的人群使用等,让消费者对行业整体产生了信任危机。” 张前还表示,要重建行业的信誉,首先就要解决行业存在的乱象,这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一起联手加强社会共治,从而改善整个经营环境。张前认为可从几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让正规的直销企业以及高品质的产品可以被市场正确看待。直销只是一种销售方式,归根结底,过硬的产品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销企业已经形成广泛的科研合作基础,拥有自身科研优势以及规范的供应链管理,这些优势应该展现出来。其次,应该理性看待保健市场的价值力,出现问题后,不能一竿子打翻这个行业,保健品能够调节人体的机能,只是消费者在使用上,一定要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经销商的教育和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机制。例如企业要做好经销商的教育,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法律框架内应该做的事,什么是绝不允许的操作。除了日常的规则培训,在专项行动中,我们以分公司为单位开展专卖店规范经营专项培训,包括严格落实12个严禁,明确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不能治病、严禁向特定人群推荐保健品等,要求所有经销商自觉学习,主动落实。当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经销商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经销商的行为,明确并落实企业对经销商管理的主体责任,同时在监管上发动市场的力量,建立有奖举报机制,设立打假维权基金,重点打击私自制售。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立销售终端监控系统系统,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测单笔额度较大的保健品。提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强售后服务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严格执行退换货制度,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一线员工的授权等。同时,我们还将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基金,以便快速妥善处理消费者的纠纷。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升大众的健康消费意识,正确认知保健品,同时建立畅通的消费者投诉和处理渠道,快速响应,妥善处理,提升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并与政府联合建立直销市场监管机制,加大举报力度,曝光典型案件,让那些浑水摸鱼的不良企业无所遁形。 (原标题:专家建言:直销需回归理性 在诚信中前行) 责任编辑:一然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