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8日讯】(新浪潮)最近打开电视,以教育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剧《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戳中了当代人的教育痛点,成了家长圈中核心讨论话题。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八零九零》聚焦养老题材,也因其中的保健品销售屡上微博热搜。剧中白敬亭饰演的保健品推销员为了业绩用上了花式促销手段,今天咱们来研究一下,给老人们提个醒。 过三爽(白敬亭饰演)作为一名保健品销售员,口号是“不吃饭,不睡觉,我们也要赚钞票”,日常就是拿着话筒在一堆老人面前眉飞色舞、慷慨激昂、口沫横飞地讲述着自己的保健品怎么怎么好,一番天花乱坠下来忽悠得人老太太、老大爷争先恐后的抢着买他的保健品。 为了推销自己的保健品,他有自己的套路:先用小恩小惠降低老年人的防备心进行接触,再用自身经历代入情感,引发消费者共鸣,利用陪聊等精神陪伴,赢得消费者信任。 在剧中,为了还债,在公司领导的建议下,他把眼光瞄向了养老院这个隐形的大市场,只是养老院严防死守,一见他是推销保健品的,在几番斗智斗勇之后,死活不让他进门了。为此他也想过许多办法,比如伪装成自己是吃了保健品而年轻十多岁的六十老人,妄想跟一帮老爷老太太通过打牌打入养老院内部。只是这样的企图很快被人看透,最终结局当然是计划半途夭折。
不过显然过三爽并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一见后来自己连养老院的门都进不去后,他把主意打到了自己亲爷爷身上。过三爽拿出哄骗老人买保健品的劲,开始套路自己的爷爷,想把他送去养老院,并借机打入养老院内部,为保健品销量撕开一道口子。 路子可以说是很“野”了。 《八零九零》中有一个叫石长生的老先生,人如其名,天天都在为养生的事情忙。因为他老伴儿去世前叮嘱他,要好好地活下去,争取活得长久,看着他们的外孙成家立业。他本身老来怕死,又想为着老伴儿的心愿多活些年月。于是,他就想花钱买些养生的保健品来益寿延年。 刚好过三爽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做推销,隔三差五就会去阳光之家养老院去跟那些老人套近乎。他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借机向有些渴望长寿的老人,兜售他们公司的保健品。 石长生只想着养生续命,买了很多保健品,并且种类繁多。为了买保健品,他甚至装病,给女儿打电话说他身体不舒服,让女儿给他往卡里转钱。吴倩饰演的90后养老院新院长叶小妹对他百般制止却依旧无用。可见老人购买决心之坚定,老人嘟嘟囔囔地说:“我就信这个,你不行就别管我好了!” 坑老事件时有发生 剧中过三爽嘴上唯利是图,但内心依然良善。相处中也不再忍心对着老人们做生意,他逐渐放弃了推销保健品的工作。但现实生活中你碰到的不一定是善良的“过三爽”。 某生物公司的“金能量”产品“大盐湖水”号称含有81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症。8万余瓶“大盐湖水”卖了2300多万元,众多老年消费者上当。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发布的“3·15”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的一例。
经查,江苏常州某生物公司在未取得食品药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以进口食品名义从美国购入大盐湖水成品及原料(氯化镁)自行勾兑灌装,通过制作宣传册、组织销售人员冒充专家授课等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导致众多老年消费者受骗,社会影响恶劣。经专家鉴定,该产品不具备其宣传的功效,长期或高浓度服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造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甚至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坑老事件时有发生,多位专家和实务部门有关人士将问题的根源归于两个方面: 骗子抓住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利用他们对产品认知能力有限的弱点,花样翻新虚假宣传诱其上钩; 同时,他们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以口头方式诱惑,不留痕迹和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电视剧中,过三爽采用的方式本质上也是这样的。 有专家认为,治理保健品坑老问题,首先应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管。保健品骗局中的更多问题由虚假宣传引发,要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的虚假宣传问题,就需要监管部门出快手、下重拳。其次,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切忌一时冲动,购买之前要仔细查看生产企业及经营者经营资质、产品合格证等是否齐全,认真了解使用说明及保健功效、适宜人群等关键内容。同时,子女应该更加关心老年人,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提醒他们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信所谓的疗效。 目前来看,对保健市场全国“一盘棋”的高压监管态势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但根除保健品乱象关键在于持续发力,打好“持久战”,防止问题死灰复燃。 浅谈当今保健品:有产品力才有未来 据统计,2020年“6·18”期间,某电商平台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去年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其中95后和00后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达126%。 时代在发展,保健品的消费者不再仅仅是老年群体,更多的年轻朋友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对于“三无”保健品的洗脑推销,或许老年人还容易上当,但年轻人已经被科普了足够多防骗知识,必然会存着一份警惕之心。 同时,新一代消费者不会寄希望于保健食品会治病。 在新一代消费者看来,营养补充剂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能够改善身体状况的产品。在这种重视健康的价值观下,他们也更偏向于在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之前就去找相应的预防办法,而不是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解决,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提升之后的必然结果。 有人说保健品/功能食品是安慰剂,消费者只是在追求一种保健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关注功效本身,这个观点其实是有争议的。首先,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贵的保健品,一方面不得不996,另一方面又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因此有许多健康方面的需求。 随着受众群体的变化,强营销可以维持一个短暂的压强,但最终历史的洪流会把它推到合适的位置上面。比如曾经的波导手机,营销团队能力很强,短时间内也可以卖到中国第一,但放到长期去看,最终胜出的一定还是华为这样产品力很强的品牌。这个道理对于保健品行业亦是如此。宣传是一时的,不正规的最终会被取缔,只有真正为消费者做良心产品的才能长久。这也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 未来,保健品的核心是强调更加围绕用户的实际需求,本质上是在解决用户在一天里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为了销售而生产。最后提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和工作劳逸结合,才能让人真正保持健康的状态。 官方发布:常见的五种夸大宣传形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消保委发布假冒伪劣保健产品常见的几种夸大宣传形式。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是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不实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为幌子,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和老中医,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员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包治百病。有些活动还会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用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的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原标题:电视剧再现保健品“坑老”套路,专家:有产品力才会有未来)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