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电商 电商是辅助直销的工具 “洋电商”,就是我们所说的外资直销企业的电商,从目前安利、欧瑞莲、优莎娜、ECOSWAY、捷星等的运营,我把它们分为了四种类型: 第一种:以欧瑞莲、优莎娜、捷星为代表的电商的销售方式,所有产品都是自有品牌,既是报单产品又是重消产品,所有的会员都可以通过他们的电商产品进行会员拓展和消费,下订单后,公司统一将起产品通过自己的物流送达会员手中,电商只是作为公司整合市场的有效工具。 第二种:以安利为代表的电商O2O模式,所有的产品都是自有品牌,无论从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的自动订单配货系统、前端的会员网上订货系统,他们都在走如何能够让会员更为便捷的体验式模式。包括9月份即将在上海开业的大型体验店(未来可能在多个城市继续大型体验店)。据了解,体验店拥有咖啡厅、产品演示厅等,可以直接进行现场订货,也可以通过手机下单和传统网络订单,会员订货只要超过500元,所在区域的安利物流中心就会免费送货上门。 第三种,以无限极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无新增会员发展,所有的老会员通过电商订货后,就近的店铺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给与免费送货。 第四种,以ECOSWAY/维迈为代表的电商O2O模式,电商+店铺模式,会员进行产品消费报单后,达到一定的积分后,在向公司申请开店。公司审核通过后,将不收取任何会员加盟费用在会员所选地区进行开店服务周边会员。应该说纯电子商务的O2O模式运作,他们的产品为众多供应商产品之一,经过E-cosway多年电商运营,无论从产品供应商的选择还是产品的选择都有自己独到的规则,而且所有的产品都是由E-cosway统一配货,并非国内电商的由供应商发货给会员。不过如果是国内无自己工厂或者控股工厂的企业是不容许进行直销事业的。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我们反过来再看看这些号称已经大电商化的企业,他们电商的业绩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怎样?是否真的整体业绩有所突破?(整体业绩有大过安利、无限极,完美吗?没有!)如果真的运营的很好,他们按理说都需要继续运营对吗?甚至可以考虑把直销放弃,完全进入大电商平台去和京东、天猫抗衡对吗?笔者在这里只能表示遗憾,我们电商企业中有关闭电商的,而在业绩方面我们目前更是看不到任何有跟天猫,京东抗衡的眉目。 电商需要专业的人才 更需要系统化运营 笔者几年以前曾兼任某电子商务公司的副总裁,主管研发事业部。当时的老板不曾有过电商经验,却非常睿智,在当年天猫、京东都还没成气候,淘宝还在玩C2C的时候,他就认为B2C仍然是电商的主流。当时,我们的电商系统完全自主开发,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得到相关机构的检测认可)、影院订票系统(当年还没有选座位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在琢磨选座位)、便利店O2O,酒店预订系统等等。 运营过真正电子商务的人都懂得,系统的搭建与配合需要强大的专业人员和资金实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专业的“系统化”运作,才会让我们的平台运营的更好。而经过这些年的用心运营,创新的运营模式,加上具备不错的资金实力 ,目前该企业的市场业绩也表现尚可,但也远未达到所谓的天猫、京东业绩。由此可见,要成功运营电子商务,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和概念,更需要的是专业的人才和系统化运营。哪怕是天猫,京东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信息化建设角度解读直销企业电商或许是一种途径 我们从以上基本看到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电商都在走大而全的电商模式,而对于“洋”电商,目前在直销业内业绩不错的企业,不但拥有自己专业研发产品的企业,而且他们把电商都普遍只是作为工具性产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运用电商,他们思考的是 ,如何让企业把数据运用好、如何通过数据管理把会员服务的更好?如何通过数据把产品研发更好?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会员服务的更好。 我们猜想,这些内电商企业,如果真的把电商作为核心竞争力,如何来制定直销企业的战略规划,本末倒置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呢?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担当起电商的运营?是否仍然想通过电商概念在“忽悠”?到时候恐怕不仅是在忽悠我们的客人,极有可能把自己也给“忽悠”了。 如果没有准备好,我们是否可以不用盲目的上“电商”,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适合我们的电商该如何做?或者是否可以学习下洋电商企业,只是把电商作为一种工具,在市场方面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更好地去辅助我们的会员,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或者我们的物流方式、支付方式的改进等等。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会员们去着想,企业和直销商之间才能达到共赢。 最后,《直销管理条例》规定所有的直销型企业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工厂,从这方面讲政府也是希望企业把产品研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笔者对国内直销多年的研究来看,产品无论何时都是企业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电商只是助力企业腾飞的一个工具。每家企业的内在外在环境都有所不同,真正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直销型企业的电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原标题:王利明:中国直销业的电商究竟该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