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23日讯】(傅燕飞)据统计,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显然,很多企业都是生于机会,死于变化。 在中国,百年企业并不多,这些能历经百年沧桑的企业,便是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又在不变中寻求变化。作为一家同时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致中和以“诚信”为立业之本,以“文化”为传承之道,以“创新”为兴业之路,在日益浮躁的市场上,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商业模式,成为受人尊敬的直销企业。 “诚信”为立业之本 致中和地处浙江,天然本身具有浙商“诚信”的品质。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急功近利”从来不是致中和所追求的。在致中和的经营理念中,不以冲业绩为发展目标,不以业绩增长率来评价公司发展的好与坏。致中和真正的目标是要把“致中和”打造成民族新名片,打造成为中国民族酒文化的代言词。 在当前市场上,轻许诺、夸海口、拍胸脯、凭感觉做事的比比皆是。“说出来是十分,做出来是五分”,这样汲汲营利的企业不在少数,而致中和则是要做“说出来是八分,做出来是十分”的企业。因此,在此观念之下,做好的产品,对消费者负责,是致中和的立业之本。 为了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保健酒,致中和并没有急于寻找利润,而是进行大量的投入。致中和花费3000万元打造致中和生物健康食品研究院,曾聘请了沈怡方为荣誉院长,微生物发酵专家徐岩为首席科学家,主要开展香型研究、微生物研究、酿造技艺研究、品牌化研究、优雅产品鉴赏标准研究等项目,另外,致中和还投资建造存储量有4万吨的基酒库。高品质的产品则是致中和对消费者“诚心诚意”的最佳诠释。 “文化”为传承之道 致中和出自于《礼记•中庸》一书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是要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万物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致中和”从其意延伸开来,便是紧紧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走向国内外市场。致中和的“天时”,是背靠集团企业强大的支撑,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赋予的发展机遇;致中和的“地利”,是浙江政府监管部门对直销市场的规范,是浙江一带良好的市场商业氛围;致中和的“人和”,是企业内部股东、员工、经销商之间的和睦相处、同心同德,以及对顾客的以诚相待、以和为贵。 一直以来,致中和秉承着“家”文化的理念,优化企业管理,致力于为企业员工、经销商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员工、经销商以公司为家,无论在哪里都能从公司获得归属感。“致中和不是某个老板的公司,它是一个社会型的公司,是属于所有管理层、员工、经销商的公司。”致中和董事总裁陈少非如是说:“我们希望,无论你在致中和公司担任什么职务,是否赚到钱,都能让你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 基于这样的理念,致中和的员工、经销商不会因为市场业绩而倍感压力,而是能体验到公司对员工、经销商处处的贴心关怀。陈少非认为,把“家”文化内功练好了,业绩自然而然就能增长,这也恰恰契合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内在意义。 “创新”为兴业之路 如何“求变”?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致中和董事总裁陈少非认为,企业在“求变”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传播观念和工具,如电子商务工具和新媒体传播方式。同时,产品要求新求变,不断推出好的产品,以此拓展市场。致中和每年拿出总销售的2%作为产品研发费用投入,可见其对产品创新的重视。除此之外,在文化方面的创新上,致中和将建立中国药酒博物馆、旅游景区型生产基地,结合地方剧种排演品牌舞台剧……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包装,品牌文化的深度挖掘,让更多人了解致中和,真正打造致中和民族品牌的新名片。 在陈少非看来,无论是传播工具上的求变,还是产品创新上的求变,其都离不开人观念的转变。意识主导行为,只有人的观念正确了,其指导行为才能正确。因此,致中和一直保持初心,走自己的路。对于致中和来说,无论是传统渠道、直销渠道还是电商渠道,这些都只是一种销售的手段。致中和真正要做的是围绕草本保健养生开发,打造成一个综合的酒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再求新求变。陈少非最终的期许就是,当人们一提到酒就想到致中和,一提到致中和就想到这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这便是致中和的兴业之路。 (原标题:致中和陈少非:百年企业的“变与不变”)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