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去” 正如余放所言,作为目前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并非安利首个海外市场。1962年,安利首个海外分公司落地加拿大。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1971年越过太平洋落子澳大利亚,或可称得上是安利的首次海外拓展。之后,安利陆续进入了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和日本市场。 安利最初进入中国是1992年,彼时,这个世界直销巨头注册了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经过长达3年的规划、投资、建厂后,安利(中国)于1995年正式开业,就此拉开了其深耕中国的序幕。 回顾安利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的历程,自2000年就加入该公司的余放将之概括为“曲折而又成功”。 “在进入中国市场前,直销是不设店铺、不做广告,靠口碑传播的经营模式,但为了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区别直销和传销,我们配合监管部门,将安利(中国)的经营模式调整为‘直销店销经销’。”谈及安利(中国)在1998年面对传销禁令,余放坦言。 据她介绍,自此之后,在安利全球市场中,安利(中国)率先进行了广告投放,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安利(中国)也最先在全球开设了实体店铺作为对直销形式的补充和推动。“因为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举措也在其他海外市场予以推行”。 随着这家传统的直销企业在中国市场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安利(中国)迎来高光时刻。截至目前,安利(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安利全球的最大市场。 本土化创新 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安利(中国)无疑是成功的。在被问及安利在中国扎根的秘诀时,这位安利首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区总裁将其归因于本土化战略。 事实上,跨国公司如何本土化发展一直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难题,但安利(中国)正在破解这个难题。在余放看来,这不仅是经营战略的本土化,人才也必须本土化。“想要做好中国市场,公司员工就必须特别懂得中国市场和了解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任何人都无法与中国本土人才相比”。 除了人才本土化,余放认为,本土化还应体现在公司对中国市场和国情的尊重,对政策法规的遵守以及对中国消费者和创业群体的了解上。公司要根据各方不同的需求,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和创业者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进入中国市场24年以来,安利始终满怀信心地拥抱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国移动社交电商、社群经济、移动支付、物流体系建设逐步领先于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外资企业肯定要洞见这一变化,把握这一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变革路径。”余放称,近年来,安利正积极通过体验化、数字化、年轻化的战略,打通线上与线下,走出一条安利式的“新零售”变革道路。 目前,随着200余家线下传统店铺升级改造为体验馆、体验店,自建电商平台,实现与京东合作并完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安利(中国)80%的业务都已迁移到了线上。用余放的话说,目前,“安利(中国)已经逐渐转变为一家比较纯粹的电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