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高调当村官,贫困村成了4A景区 2003年是张德华事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他返乡投资农产业,逐渐将企业大本营迁到彭墩村。 “彭墩乡村世界”是4A景区。 彭墩村原村主任黄启胜告诉澎湃新闻,当年张德华是荆门市有名的餐饮老板,而彭墩还是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村民们希望张德华回村投资。于是,张德华承包了村子东边一大片荒山搞开发,他还自掏腰包一百余万元,修了长约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2006年,张德华当选为彭墩村委会主任,他的前任黄启胜变成副主任。“我们没有他的能耐,选他是希望他带大家摘掉穷帽子。”黄启胜说,当年他心甘情愿做张德华的“副手”。 2008年起,张德华担任彭墩村支书。从此,村里的书记、主任两个职务由他“一肩挑”。 公路、自来水、电网、农田灌溉……张德华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完善了村里的基础实施建设。此外,他以自己的青龙湖农业公司为“龙头”,在全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张德华还有一项“政绩”——迁村腾地。 彭墩村有320户、1159人,各户之间原来是分散居住。张德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先后组织建设了9个村民住宅小区。每户村民出资4.5万元至7万元,超过一半的建房成本由集体和上级扶持资金解决。 “当时村民和集体都没什么钱,他(张德华)垫付了200多万元。”黄启胜介绍,2008年后,全村人陆续住进新建的“小洋房”。而“迁村”腾出来的两千多亩地被改造成良田,经过流转后让农户增收。 2020年8月下旬,澎湃新闻记者在彭墩村看到,村民小区都是统一规划的别墅式住宅,每户两层,都有庭院和车库。 “没有张德华,就没有彭墩村的今天。”71岁的村民李清华说。 张德华倡导“村企共建”,他的企业在农产业方面带动全村发展。张德华还承包村里水库附近的上千亩荒山,将其打造成“彭墩乡村世界”——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今,景区门口有一二十户村民开起了餐馆和副食店,这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上了经商之路。近些年,村民们的就业渠道拓宽了,约有两百名劳动力在张德华的公司务工。 村干部陈兵告诉澎湃新闻,十年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现在提高到三万多元。 大概从2007年起,发展迅速的彭墩村吸引了省市领导前来视察调研,也因此获得许多政策支持。陈兵透露,十多年来上级部门对彭墩的资金扶持,“至少有几千万元”。 2008年,彭墩村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此后几年还评为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 2012年的彭墩村和张德华迎来“高光”时期。当年9月4日,湖北省在彭墩礼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据《湖北日报》报道,会议要求在全省大力推广彭墩村经验和张德华这种农业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三合一”的农村致富能人。 张德华成为了湖北省和全国的劳动模范,还被评为“十大杰出村官”。2013年他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外还连任了两届荆门市人大代表。 时常出现在报纸上和电视里的张德华,成为全省闻名的“明星”企业家和村官。不过,在彭墩村一些村民看来,近年来的张德华有点“飘”。“我们开始还是很相信他,”村民李清华说,“但感觉他后来对村里的事没那么上心了。” 彭墩村三组的村民记得,有一年,张德华发动他们在路边稻田种植了100多亩枣树。三年后,枣树枝叶繁茂,却一直不结果实。后来,一片片枣树被挖掉,林地又恢复成稻田。 在许多村民眼里,张德华作风“霸道”而高调。媒体对他的宣传报道很多,他让手下员工将其先进事迹整理成书。2011年,电影故事片《桃花红、梨花白》在彭墩村拍摄。在这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电影里,主角原型正是张德华。 在许多宣传报道中,张德华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名副其实的“能人”。2015年2月13日,张德华让工作人员在彭墩集团门口摆一张长桌,他在上面堆着一捆捆百元大钞,约有2尺高。第二天,当地媒体报道称,张德华给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分红,当场发放现金503万元。 2015年,张德华高调地给村民分红,现场发放现金。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没那么多钱,他当时夸大了。”张德华的村委老搭档黄启胜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