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1985年,陈怀德已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这年,他刚刚高中毕业,准备报考大学。由于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吃尽了苦头,便对陈怀德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只能报考医学院,因为不管以后时局如何变化,医生的职业不会受政治影响,而且始终是被人尊重的职业。但是,陈怀德有他自己的想法:要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狂人”,必须要掌握能挣大钱的知识。当他拿到深圳大学经济管理系的录取通知书后,父亲顿时傻了眼,恨不得要揍这个“不听话”的小儿子。在妈妈的劝说下,父亲最终理解了儿子的心思,也就默认了儿子的选择。 深圳大学是深圳特区新办的一所高校,学生的学杂费比内地的大学要高出一倍多,陈怀德到大学报名要交纳400多元的费用。这对他们一家来说,这400多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没办法,父亲把自己的上海牌手表和其他值钱的东西卖掉换来200多元,但还根本不够上学报名的费用。 怎么办?妈妈心想,孩子考上大学是全家的骄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上大学。那时,妈妈为了全家的生活,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千多元钱。“再借,怎么好向人家开口?人家还会借钱给陈家吗?”妈妈的心头掠过一片愁云。为了儿子上大学,妈妈咬咬牙对陈怀德说:“德儿,我们家穷但志不穷,妈妈一定会借钱让你去上大学。”说着说着,母子俩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 那天,风很大,雨也很大。妈妈撑着一把破雨伞,带着陈怀德去左邻右舍借钱。当大家知道陈怀德考上了深圳大学,都赞不绝口,表示一定支持这孩子上完大学。就这样,张家5元,李家10元,好不容易借到了100多元,总算湊齐了这400多元的报名费用。回到家,陈怀德捧着这钱,眼泪就像天上飘落的大雨,顿时泻了下来,跪在地上,向父母连磕三个头,泣不成声地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后保证不向家里再要一分钱,我会挣很多很多的钱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深圳大学,陈怀德犹如久旱的禾苗恰逢丰沛的春雨,张开着求知的心扉,贪婪地聆听着教师的讲授,疯狂地研读着一部部学科专著。可以想见,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四年之后,成绩优秀的陈怀德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是,从小饱经磨难的陈怀德,时刻没有忘记儿时“要做改变自己命运‘狂人’”的梦想,就像空中盘旋的老鹰寻找猎物一样,急于寻找机会,开创一番赚钱的事业。 一天下午,陈怀德来到校园照相馆,看到许多同学把自己拍的胶卷送到照相馆冲洗,冲一张照片收费5角5分。陈怀德立刻想到广州的价格是每张收费2角2分,他觉得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好机会。于是,他与校园照相馆经理商量,每星期五他将胶卷带到广州冲洗,星期日送来冲好的照片,照相馆每张付他3角5分钱。照相馆不用出力,只管收发,每张净赚2角钱。第一个星期,陈怀德就赚了1万多元。这1万多元就成为陈怀德在大学勤工俭学的第一桶金。 陈怀德兴冲冲地回到家里,把其中的一万元交给了母亲。母亲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顿时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德儿,你上大学多亏了村里的乡亲,我们要用这笔钱双倍还给他们。”妈妈的建议,陈怀德不假思索地说“好”。就这样,陈家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一家人心上的愁云一下了散了开去,心中充满了阳光。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怀德真正开始用一股“狂”劲,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记得那时校园里有两家商场,由于经营乏术,效益一直不好。陈怀德经过深思熟虑,鼓起勇气找到校长,提出:“我来承包商场,每月向学校缴利3000元。”校长说:“好呀,你就试试看吧。”这一“试”不要紧,一年下来,除向校方缴纳承包金外,净赚几百万元。接着又办起学生服务公司,将贸易做到各省市,到1989年大学毕业时,陈怀德已经拥有6000多万元的资产。 从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借钱一千多元到他赚钱6000多万元,陈怀德终于兑现了他儿时的诺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做改变自己命运“狂人”的路上,深圳大学给了他勤工俭学的机会,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