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掮客像搞传销 “哪里是做生意的呀,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对于有媒体报道中说去南京盟信存款的人很多都是个体经营者,易烔感到很委屈,他是典型的“拆二代”。 易烔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属于村改居的居民,平时也是上班一族。因为家里拆迁,没有去购置房产,手上有一部分闲钱,他就拿出来理财。2013年3月,经中介介绍,他在南京盟信存入130万元,存期一年。2014年3月到期后,他拿出了10万元,把余下的120万元又存了进去,存期依然为一年。 易烔坦承,如果当时年贴息很高,他也不敢存,但是只有5%,他感觉已经很低了,属于正常的银行操作。他说,出事之后才知道,南京盟信有的年贴息已高达15%。 简志雄就拿到了11.75%的年贴息。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上班一族,但平时有闲钱都会通过中介拿到各地的银行去存,赚取贴息。他说,他先后把资金存到过广东、江西、河南等地,年贴息一般都在10%左右,但这种存款额度都比较大,一般要求起步100万元以上。 记者发现,到南京盟信去存款的受害者大都有过做资金生意的经历,有的还有很多年的理财经历,去南京盟信存款的人大都和中介熟悉,有过合作。易烔告诉记者,他的中介是在杭州的一家论坛上认识的,他们在论坛上发理财帖子,然后到线下见面开始理财。 简志雄坦承,去南京盟信存款的人基本上都是上班一族、拆迁一族或退休一族,真正做生意的很少。他说,都不是专业理财,就是手上有些闲钱,然后通过中介拿到银行赚取贴息。“我们相信银行,如果存到别的地方,我们肯定不会同意的,也不放心。” 漆章是做建筑预算的,他的2000万元也是被熟悉的中间人介绍到南京盟信存款的。2014年4月底,中介告诉他南京有一家银行月底要充量,让他去存钱。当时谈好存2000万元,存款七天,每天1‰的利息,即1000万每天一万元的利息。没想到会造成今天血本无归。他告诉记者,他后来蹲守在南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南京盟信以月底充量为由大肆在外吸储,除了他这笔大金额外,还有一笔2500万元的和一笔1900万元的。 记者还发现,这些资金中介都是公司化在运作。简志雄给记者提供的一张名片显示,该公司为杭州的一家经纪咨询服务公司,有固定的办公地址和电话。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不仅受害者之间基本不认识,而且中介也几乎都不相同。 “如果相互之间认识的话,这种骗局可能早就会被戳穿。”简志雄告诉记者,南京盟信被立案后,办案民警打电话向他了解情况,他还以为是骗子。他就跟他的中介打电话,中介说不可能的,一直营业呢。因为身边没有认识的人也在南京盟信有存款,根本没法核实。事后他才知道,公安已经找过中介了,中介居然还在骗他。 “中介就像搞传销一样,不断地发展下线把存款吸收进来。”简志雄告诉记者,一笔钱有的要经过两个中介甚至三四个中介才能真正到“银行”。南京盟信被立案后,公安机关让中介把赚取的中间利润还给受害者,有的受害者却根本不认识这个中介,就是这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