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8日讯】(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链家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至今,北京购房者的峰值年龄,已经从30岁左右,推延到了约33岁,越来越多的居民停留在租房市场。 面对高昂的北京房价,大力发展租赁市场被认为是缓解住房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由于买不起房的人士越来越多,2016年北京市开始扩大公租房针对的群体,“老年公租房”、“青年公租房”等新型保障手段开始出现。 另外一方面,2016年年末,北京年末推出的四块企业自持商品住房地块,被认为是北京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的一次尝试,因而广受关注。 北京市规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北京的创新举措,旨在鼓励、引导开发企业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 如何使过去发展混乱的租赁市场,真正成为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一大臂助,北京的改革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公租房保障群体扩大 近年来,随着北京房价的一路上涨,北京市的购房年龄不断推迟,根据链家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至今,北京购房者的峰值年龄,已经从30岁左右,推延到了约33岁,越来越多的居民停留在租房市场。 尤其是“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一直是北京住房市场的调控目标。因此,公租房建设作为北京保障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颇为迅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针对职场新人和老年人等相对低收入群体,北京保障房支持的力度正不断加大。 今年五月,北京市住建委面向新就业无房职工,开展公租房配租试点。试点的三个项目共490套房源,试点配租对象为18-35岁、具备在京购房资格的职场新人。 而11月30日下午3时,北京历史最大规模的约2.6万套公租房入市摇号配租,此次摇号共涉及中央批发市场市级剩余用地等20个项目、25859套房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