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模式 “的确,只有利用全球原料资源才能承载全球市场需求”。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非常认同魏建国的观点。为此,他在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倡导发起了国际毛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联盟将整合各方资源,为联盟成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多年形成的全产业链模式向全球推广。”秦玉峰说。
东阿模式解构图 经过多年探索,东阿阿胶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产业链上游的畜牧饲养版块,企业提出“把毛驴当药材养”的理念,通过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百万头养殖基地、扶贫养驴场等不同形式有机组合,搭建起产品原料网络,创新开发繁殖、育种技术和标准化育肥,保证原料品质;在中游的产品深加工环节,企业通过活体循环开发,对驴奶、驴胎盘、孕驴血等进行循环利用,并加强驴皮、驴肉的多样化产品系列开发;在产业链下游,企业通过文化营销和养生旅游布局,丰富产品文化,打造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世界和世界毛驴主题乐园等,同时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如加强驴肉餐饮行业的渠道拓展。 “毛驴役用价值的消失是全球必然趋势。中国用理念模式的创新、现代科技的支持、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开创和赋予了毛驴新的价值。” 秦玉峰直言。 这位上市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半生都在跟驴打交道,他甚至自嘲自己为“全世界最大的驴倌儿”。在秦玉峰的带动下,东阿阿胶全产业链使驴的经济价值提升了6倍以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者都能受益。 “东阿的驴业生产跳出了一个圈子,叫做不是就驴论驴,他为世界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魏建国表示,东阿阿胶在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进程中,还走出一条独特的精准扶贫之路。 2016年,东阿阿胶出资4500万元,联合聊城市政府共同建设了100个标准化扶贫养驴场,依托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殖基础母驴6万头,带动当地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东阿阿胶与政府互联互动,借助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持续放大扶贫效应。政府通过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和企业一起对养殖户进行补贴,支持他们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扶贫办达成协议明确贫困养殖户收益,同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政策获得发展资金,以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阿阿胶结合当地养殖优势,通过产业化养殖模式使当地毛驴存栏增长了1倍,由原20万头增长到40万头,三年来养殖户增收20亿元。 东阿阿胶的产业扶贫举措还不止于此,为了避免传统输血扶贫模式造成的帮扶对象等、靠、要以及后期返贫等不可持续现象,早在2012年,企业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供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农村改造,建设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 在希望乡村,当地政府负责政策支持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进行规划设计,与政府形成协同,并投入1500万元设立东阿阿胶•巴林左旗养驴扶贫基金会,支持该村户户养驴,帮助全村274户实现脱贫奔小康,成为内蒙古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调查显示,后兴隆地村全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由2012年底的4500元发展到2017年的15000元左右,49.7%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10000—30000元之间,低收入者实现了全面脱贫。同时,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乡村活力大大提升,实现了乡村新经济和新秩序的同步发展。 对政府来说,东阿模式实现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东阿阿胶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加大毛驴扶贫基金投入,进行新农村改造,全产业链条累计投资15亿元,惠及全国近1000余个乡镇、2万余户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群,带动全国养驴农民增收180亿元。 对企业来说,东阿模式促进了毛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链上游畜牧业版块的原料生产收购,到中游驴产品深加工的工艺创新,再到下游养生文化产业的终端服务网络,东阿模式为企业的全产业链运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就是我说的不是就驴论驴。”魏建国特别指出,从政策出发,以毛驴为纽带,东阿阿胶把政府、企业、市场和养殖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