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策略城市攻防战 上海、北京、南京、苏州被称为大众点评的四大“粮仓”,而美团的优势则在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其中三四线城市占美团70%的份额。不过从今年开始,美团开始有针对性地进军一二线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很快奏效,美团在南京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大众点评成为第一。 在团购市场形成初期,三四线城市并非必争之地。因为考虑到用户支付习惯还未养成,且商家数量较少,美团还曾主动关闭过一些四线城市的分站。而大众点评同样将精力放在了一二线城市。不过随后三年时间的变化,显然超出了行业想象,三四线城市的团购交易额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60%左右。 在三四线城市占据优势的美团,其优势地位的确立并非来自市场策略上的前瞻性,而是由于早期盲目性地疯狂扩张为其率先打下了基础。从美团向一二线城市进军的战略转变中能够看出,其在三四线市场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继而开始觊觎大众点评的“地盘”。后者目前面临的处境是,首先要保持一二线城市的优势,同时还要向三四线城市扩张。2014年开始,大众点评明确亮出“到三四线城市去”的计划,目前已经在20多个城市领先美团成为市场第一。 在市场扩张策略上,美团和大众点评打的是一场攻防战:一二线城市中,美团是攻方,大众点评是守方;三四线城市中,大众点评是攻方,而美团则成了守方。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出现疏忽,就会导致顾此失彼的局面。尽管美团在覆盖城市数量上占优势,但随着大众点评进入三四线城市战略的开展,出现格局翻转的戏剧性场面也并非不可能。 互为攻防的竞争往往催生恶劣的竞争手段。去年大众点评在23个新进入的城市中推出低价电影票团购;而美团则被指责召集旗下大量员工参与大众点评的促销团购,以此阻断大众点评与真实用户间的接触,使其营销行动失败,但美团对此予以否认;同样,美团也曾指责大众点评组织员工在其平台上恶意刷单。虽然此种指责都未得到证实,但却反映出二者之间“城市攻防战”的激烈程度。 如果说美团与大众点评的这场城市抢夺战,是一场火药味儿十足的现代战争。那么各有靠山的美团与大众点评,通过利用背后资源与入口的方式压制对方,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充满血腥的“冷兵器之战”。 点评:大众点评和美团各有优势,分界线在二线与三线城市之间。针对各自优势市场的攻守,双方的局部竞争非常激烈。6月12日,在江苏和湖北,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员工发生了冲突,这场事关两家企业生死的城市争夺战,在胜负未分之前,还将会以这样的姿态持续下去。 流量入口纠葛背后的巨头博弈 正如小国之间的纠葛背后总有大国博弈的影子,美团与大众点评日益激化的矛盾和竞争里,同样掺杂着互联网巨头相互制衡的色彩。美团背靠阿里,大众点评则仰仗腾讯。腾讯移动端两大用户入口——手机QQ和微信成为大众点评流量的重要来源。在移动支付日渐成熟的背景之下,大众点评比起美团似乎拿到了一张制胜的王牌。 虽然阿里巴巴拥有美团10%~15%的股份,但二者在业务上的融合程度并不高。阿里方面表示,美团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主要是资本层面。美团CEO王兴也表示,公司短期内没有资金压力,我们更倾向于独立增长,因为市场足够大。而同样被腾讯持有20%股权的大众点评也表示,公司与腾讯之间的合作主要基于产品和入口,业务上保持独立运营。 不过对于大众点评来说,腾讯的加入无疑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大众点评已打通微信支付,从查询、预订到支付,打造O2O闭环,预订业务也由间接的佣金转变为直接的现金流入。数据显示,目前移动端交易已经达到整体交易的40%以上,且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大众点评能够获得腾讯移动端两大核心产品的入口支持,优势明显。但美团CEO王兴似乎对此持不同看法。 王兴认为,人们过于高估了流量入口的价值。“现在的舆论可能是把微信放到神话的制高点上。微信是通信的入口,它可以承载很多东西,但我不认为它能承载所有的东西。还是要看用户对它的认知究竟是什么,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历史反复证明,在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上,如果不是第一级的功能,而是第二级、第三级的话,流量是非常小的。”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王兴这番话或许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但在接入微信入口之后,大众点评的表现确实没有预期那么好。2014年5月,大众点评获得团购入口之后,在团购市场整体环比增长12.8%的情况下,仅取得了8.3%的增长。原因或许在于入口埋得较深,并非一级入口,而是在“我的钱包”里。尴尬的数据面前,看似无往不胜的“入口论”似乎也经不起太多推敲。 点评:在自身定位上,裹挟着巨头利益的美团和大众点评,虽然尚且保持着相对独立的业务运作,但也难免由于引入电商、社交等外部资源导致定位出现模糊和偏差。大众点评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大众点评,而美团也在向O2O平台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本来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