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定位口碑平台与商业入口 大众点评的身份历经从商户点评平台到团购交易平台,再到O2O生活服务平台,几番转型之后,开始变得有些复杂。在它身上,你既能够找到尚未褪去的“媒体”属性,也带有浓重的电商属性,同时在O2O业务上的拓展,又让其变得愈发接近一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恐怕连张涛本人也很难准确地给出一个定位。 大众点评本身不是社交网络,但在与腾讯达成合作之后,让平台具备了社交属性,同时让平台的UGC内容有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张涛认为,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讨论的内容经常是吃喝玩乐、旅游等,大众点评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如果用户在朋友圈发了点评,就能得到好友的回复或者赞,这是很好的体验。 但是在张涛对未来的设想中,大众点评又是一个导流平台,这又让其多出一个新的身份。多重身份交织,加之平台对外宣传口径不一,导致外界对大众点评的身份认知愈发混乱。相比之下,美团的定位则相对清晰。美团自始至终主要业务都以团购为主,现在又加入本地生活服务,所以美团给外界的印象更加接近于O2O平台。 美团以团购业务为基础,逐步推演孵化出更多垂直细分的O2O项目。在团购市场放缓的情况下,美团适时做出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转型,希望在团购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一开始,相比大众点评,美团就离商业更近一点。无论是做团购还是切入更多的本地O2O生活服务,美团的首要着力点都是促成“交易”,其后要做的便是如何让交易变得更为顺畅自然。团购业务强化了美团的交易属性,使其O2O业务开展更为顺利。用其战略与投资副总裁陈少晖的话来说,“美团的幸运之处在于踩对了第一步,所以之后的路线也相对比较清晰。” 如果将大众点评比作一艘游轮,那么美团则更像一艘快艇。游轮坚固稳定,但不易掉头转型,快艇迅速直接,但时刻令人揪心。二者在向O2O领域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大众点评的游轮上载满了一群“小资”,而美团的快艇中则搭载着一个“狼群”。 点评:消费者上美团是为了买一个理想的团购券,上大众点评是想看看团购的这家餐厅味道怎么样。平台定位决定了受众的不同,侧重点差别也较大,所以二者在做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时,对方都是必须面对的对手。 企业文化狼性VS小资 有人说大众点评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小资,而美团的企业文化中则充满狼性,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各自的员工身上,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相比诞生于团购大潮中的美团,经营12年之久的大众点评确实显得有些过于温和。 美团的“狼性”是在千团大战中培养出来的。简单粗暴的快速扩张是美团占领市场的主要策略,这种企业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而大众点评是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团购潮的爆发,被迫卷入充满狼性的竞争之中,从温和到野蛮自然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2014年,张涛在内部年会上宣布开始二次创业,公司开始转向“狼性文化”。他重新梳理了公司人员结构并优化了各方面的工作流程。此后,大众点评除继续保持一二线优势外,三四线城市不断快速增长,并拓展了多项新业务——餐厅在线预订、酒店、电影及海外市场等。但对大众点评这样一家有着数十年积累和发展的公司,想要实现完全转型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