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4月15日讯】(艾瑞网)如今,艺术品电商似乎成了一只能下金蛋的公鸡,谁都想养一只,而且不少谁都想方设法的去养一只,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是有人说艺术市场是小众市场嘛?2014年全加上才2000亿人民币的盘子,那么怎么办?做加法,艺术+地产,艺术+金融,艺术+消费,地产、金融、消费,哪个盘子都要比艺术盘子大上无数倍,可惜早已经给人挖干占净,后来者难以居上了,而这个艺术加地产、金融、消费,就不一样了,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增量市场,可是,这个增量市场真的是增量吗? 从艺术品本身来看,艺术品有投资、收藏、消费等三种属性,实际上也代表了不同的用户群体,虽然这三者之间可以随意转化,收藏的可以做投资,投资的喜欢上了一些也会收藏,消费的也可能会演化成收藏投资,但是它们代表着的用户属性不会改变。因此,无论做多少的“增量市场”,必须根据艺术品本身的属性来布局用户,找入口,才可能成功,否则什么都是白搭。 从艺术品分类上看,艺术品有艺术原创品、艺术收藏品、艺术衍生品等三类,可谓是包罗万象,但能真正称得上艺术品级别的少之又少,以绘画为例,整个20世纪沉淀下来的艺术家也就几十人,我们能记住的仅仅是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李可染等这些大家而已,所以,并不是留在纸上的都是艺术品级别的作品,还需要学术和历史的考验和沉淀,之后留下的这些才是投资收藏的硬通货。不要被鉴宝、潜力股之类的言论给骗了,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家永远是少数,凤毛麟角,一直在市面上炒来炒去的未必能长久,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规范,这里面的泡沫会一点点的挤出去,价值和价格都会回归本源。不论是艺术金融,还是艺术银行,所建立的基础都是在艺术品价值评估之上,可如今我国艺术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十分不完善,各类专家满天飞,这个价值如何确立呢?没有了价值基础,那么,所有艺术金融行为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盲目的催动艺术金融,强行嫁接,可能适得其反,这一点甚为堪忧。 而当下的艺术品电商大多从当代艺术入手,主打收藏+投资牌,这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艺术品的价值问题。于是乎,不少艺术品电商在销售艺术品的过程中,第一必须要强调这个艺术家有潜力,是他们精选的,第二,必须要强调这个艺术品有升值潜力,今天一两万买了,过个五六八十年能涨到几十万,上百万,还有案例为证。但是,真正有潜力的艺术家屈指可数,他们是如何保证的呢?这是个大问题。一旦这层外衣揭穿的时候,皇帝的身体也就露出来了。 诚然,国内有些专注做陶瓷、玉石、钱币等收藏品、衍生品的艺术品电商,他们直接做这个专业领域的用户,由于竞争小,大多在这个行业领域形成了入口级别的平台,这样成功的机会反而多些。例如,我们买钱币,差不多都知道有个赵涌在线。 我有位朋友曾经说,绘画类占了艺术品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做这个机会更多些。可是你想过没有,国内上千家艺术品电商都盯上了绘画类,当代艺术,那么再大的蓝海也会变成红海一篇,而且是通红通红的那种红,令人恐怖的红。 所以,如今大多数的艺术品电商都是围绕着收藏、投资范畴转,冠上艺术地产、艺术金融、艺术消费也好,其本质上还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搞,只不过是搞的更专业了,但市场还是没有增量,还是原来那么大。他们瞄准的是那些有潜力的当代艺术家和艺术品,而这些是艺术市场的优势资源,很难抢,线下画廊、拍卖会、艺术经纪人、大藏家等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可不是吃素的,好东西哪能沦落到网上呢?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这个几率和买双色球中500万差不多。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用户和入口问题呢?大多数原有艺术品电商都是做平台、做艺术家,做好了入口,以为有了梧桐树,那么买家凤凰自然就来了。可到头来才发现呢,干等着凤凰也不来。有些人会说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几万十几万用户呢,那么我要问,里面有消费能力的藏家用户有多少呢?恐怕都不得而知。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统做法是先筑巢再引凤,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和入口,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先找到用户,积累用户,然后在搭一个合适入口进入到电商平台诚然有些是拿了资本的钱,必须要做规模、做流水,但是缺少了用户入口,不知道很难持续多久,试错的机会还有多少次。▲ (原标题:艺术品电商:必须做好增量市场) 责编: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