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23日讯】(北京商报)“双11”集中释放消费潜力,消费者维权问题也随之高涨。11月2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11月11日,消费维权、促销规则类负面信息等达到峰值。此外,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有分析直言:电商核心是消费者运营和服务,不能用过多的规则“套路”消费者;“双11”销量的天花板已经来临,如果各种负面信息还是有增无减,其存在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弱化。 27天千万条消费维权 11月20日,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在10月20日-11月15日共计27天的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429.63万条,日均信息量约53万条。其中,峰值出现在11月11日,为105.14万条。 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曲线呈波动走势,并在10月21日、11月1日和11日出现三个舆情声量高点,高点出现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的开幕“狂欢”和两波促销密切相关。 10月21日,各大电商陆续启动“双11”, 部分平台开启预付定金的通道。11月1日,首批预付款等着支付尾款,一些品牌商更是寻找在这一天正式祭出“双11”力推的折扣款,阿里将“双11”从11月11日变成从1日开始可谓攒足了吸引力。11月11日,便是电商平台、实体零售商最后的冲刺日期,消费者的热度也被各平台的促销力度和“最后促销时刻”推上顶峰,各家成交额的战报如纸片般撒下来。 显然,消费热情高涨的日子也成了消费维权、消费者投诉的扎堆时刻。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微博是“双11”期间“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主渠道,信息量占比56.3%;其次是客户端,信息量占比18.16%;第三是微信,信息量占比12.16%。 电商行业专家、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表示:“电商行业消费维权问题多是一直以来的弊病。作为消费者,一方面可以选择向平台申诉,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向消协举报。”鲁振旺强调,每年到了“双11”,总是会有一些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出现。电商发展日渐成熟,相应的问题甚至是相似的问题还在反复出现。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表示,“双11”一过,各种维权消息就会增多,基于电子商务本身的局限性,平日商品平均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的地步。因此,一到促销期,平台要求加上企业对销量的渴望,两者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作出虚假承诺。第三方面,过分集中的采购行为,海量订单与部分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匹配从而引发大量投诉。 明星带货刷单造假 监测期间明星带货的维权信息颇为扎堆。中消协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 “消费维权”信息204.59万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4.31%。监测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