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16日讯】(条码健TM)在直销领域,有一家雄厚的内资企业,虽然没有赶上直销行业大整合的好时机,却一度以强劲的实力强势进入直销界,一时风头无两。但其在宏伟蓝图还未展开之时,就不得不停下来收拾七零八落的残局。哈药的直销之路,既令人唏嘘,更堪为前鉴。 尽管资料显示,哈药集团早在2007年便拿到了直销牌照,但其正式进入直销行业则是迟至2009年底。 2009年12月,哈药集团在哈尔滨万达假日酒店召开了“哈药健康产业新品暨哈药直销试运营媒体沟通会”,正式宣布其直销业务开始试运行。 当时,哈药集团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干一场大事业,更是得到了业内空前的关注。之所以能这样,有以下这样几个原因: 不差钱 哈药集团是一家老牌药企,是全国医药行业中的首家上市公司;在2009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哈药集团是唯一一家进入前20名的药企,品牌价值达151.9亿元人民币,并成功跻身亚洲品牌500强行列。 哈药集团初入直销,便是豪掷千金——“3亿元的第一期投入”——并且“3年不求利润”。 不缺产品 药企进入直销领域的优势在于技术。有了技术,便不会缺乏好的产品。 2008年,哈药集团有14款直销产品在在商务部备案,除了6款保健品之外,更是有8款是化妆品。当然,这也是哈药集团唯一的一批直销产品了。 有政府支持 作为一家内资企业,哈药集团最大的股东是哈尔滨市国资委。哈药股份则是哈尔滨市国资委控股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可以说,哈药有较深的政府背景。 尽管拥有如此出众的资源,但哈药集团在直销领域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2012年2月17日,哈药集团正式发布公告:自2011年11月起,哈药便已停止了原有直销业务的运营,改为推行店铺经营模式。 (图片来源于哈药集团官网) 从2009年12月到2011年11月,试水直销尚不到两年时间,哈药集团便草草收场。而在此期间,哈药直销真正运作的时间也寥寥可数。其中穿插的几次大的风波,直令观者唏嘘: 停业整顿——由于市场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和宣传失实等问题,哈药直销于2010年6月10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强化基本业务制度的通知》,中止新会员加入,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阶段性整顿。 涉嫌传销风波——2010年10月13日,一位北京消费者举报哈药涉嫌传销,经由媒体介入,事件被放大,哈药甚至特派专人赶赴北京“救火”。尽管哈药极力撇清与涉嫌传销企业的关系,但仍然不能让业界满意。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在哈药宣布结束直销业务时,其公告披露,分公司哈药黑龙江销售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哈药健康产业公司两家公司在直销业务运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运作情况,于2月16日主动向哈尔滨工商局汇报。 转交宁波三生——就在北京涉嫌传销风波短短3天之后,哈药发布声明,与直销企业宁波三生达成战略合作,将直销团队转入三生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使哈药的直销管理变得更加混乱。 看完了这些,条码君不禁想问:为什么实力雄厚的哈药,其直销之路如此坎坷,以至半途夭折、残局难收? 仔细探究一番,有下面几个原因: 哈药直销地位不济 首先,哈药直销在整个哈药集团中位置十分尴尬。由于哈药的主营业务仍是制药,直销只是对其主营业务的补充,因此,哈药直销在集团中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只能是个小配角。 条码君发现,哈药健康产业从属于哈药股份。所以算起来,只不过是哈药集团的一个“孙公司”而非“子公司”。 这是哈药直销的先天不足,那后天努力又如何呢? 人才短缺 在直销行业里,职业经理人和直销系统是两大支柱。但哈药直销在集团里的地位低,报酬亦不高,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哈药又错过了行业整合大潮,在哈药直销启动之时,有实力的经销商基本已经“名花有主”。可以说,哈药直销太缺乏人才,太缺乏专业性。 另外,即使有人才,也很难拥有足够的用武之地。作为一个国有控股的制药集团,哈药的体制与私企相差甚远,这自然就决定了它不会将自己的直销业务贸然交给任何“外人”。 对于哈药直销的草草收场,除了惋惜之外,更需反思。哈药集团一不缺钱、二不缺产品、三不缺政府支持,唯一欠缺的,就是“重视”二字。而在这样一个行业中,最重要的便是人心,人心散了,离大幕落下也就不远了。 (原标题:哈药集团——挂科的直销插班生)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