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成重灾区,低违法成本或是诱因 近些年来,部分化妆品企业为了推广自身产品,增加消费流量,对部分产品进行绝对美化,致使宣传文案中提到的产品功效虚高于实际,甚至完全不符合实际,此类现象普遍存在。 问法网律师认为:类似欧莱雅这样的名牌,在很多人心里就是品质的代名词,品质也是这些名牌之所以能成为名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就导致一旦欧莱雅这样的名牌进行虚假宣传,更容易造成消费者的误解,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为此,有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关条例对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明令禁止。如《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命名规定》等相关规定曾对以下违法宣称行为提出禁止: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也不得标注虚假、夸大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此外,我国也颁布过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既然相关法律存在,那为什么部分化妆品企业还会屡屡犯错呢?这或许与处罚力度较小有关。 曾有广州律师界人士指出,我国化妆品行业虚假宣传的现象较多,主要是我国对化妆品虚假宣布的处罚力度不大,违法成本低,企业对于产品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往往趋之若鹜。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以此次欧莱雅为例: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欧莱雅(中国)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0000元。这个处罚结果对于这家全球第一大化妆品集团似乎不痛不痒。 据欧莱雅发布2019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上半年营收数额为148.1亿欧元,盈利方面,其上半年运营利润为28.88亿欧元。如此看来,20万的罚款数额对于美妆大牌欧莱雅来说,不过皮毛,即使是按《广告法》最高处罚金额来看,200万的处罚数额对于美妆大牌似乎也不算什么。 “相比于巨大的销售额,那点微不足道的罚款根本不值一提。”有相关法律人士表示,“或许有些企业正是抱着‘低成本的违法行为换来高额营收’的心态来看待虚假宣传一事,监管部门可从加大处罚力度着手,继续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管控。” (原标题:欧莱雅被罚 化妆品为何成虚假宣传重灾区)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