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赋予安利“中国直销行业的黄埔军校”称谓,固然是在肯定一种事实:对于中国直销行业而言,安利的存在印象不单单是一家高居业绩排行榜首的企业,它也引导着这个行业的精神走向。 其中一句最为响亮的话,莫过于郑李锦芬所说的:“读懂中国这本大书!”安利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皆凝缩于此! 人们崇尚因地制宜的智慧,如此也就意味着直销企业从海外到中国,必须转变思维以寻求创新的经营方式,这是安利以高昂的学费买来的知识。早在1995年,初到中国的安利一如既往地沿用美国式的“无因退货”制度,却不曾想这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实行良好的制度,却在中国招来了疯狂的退货风波。“望着那条比前来购买产品的队伍还要长的退货队伍,我意识到既然是在中国,我们就不能把自己当做一家美国公司,每一个海外市场都像一本写着不同故事的新书,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读懂这本书。”这是郑李锦芬的原话。 人们崇尚那些于困境中谋新生的故事,而在1998年的中国直销行业中,这样的故事多次上演。政府一纸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的禁传令,将众多直销企业推向了生与死的抉择境地,安利在中国第一次大刀阔斧的革新,便以此为背景。凭着对中国政府的理解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安利开始实行“店铺经营加雇佣推销员”的方式,这场自1959年创办以来从未尝试过的变革,却在郑李锦芬的领导和推动下,成为解决中国市场困局的创新,而当2005年颇具中国特色的直销条例颁布之后,安利在中国的第二次变革也随之而来,比起1998年,安利此次变革多了几分主动拥抱的意味。 而在十年之后,当安利以全新的“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来布局下一个十年之行,笔者颇有一种冲动将它定义为安利的第三次变革。 诚然,无论是千百年的文明进程还是个人短短的一生,从一到二,而后至于千万的演变过程必然会经历无数次变革。在伊恩·莫里斯《人类的演变》一书中对变革做如此的阐释:“无论是寄生于暴力的革命,还是心平气和的社会改革,人们所做的都是在追赶社会转变的步伐。”由此也便不难理解安利的每次变革,其实都是“读懂中国这本书”的一次完美写照,而以当下为节点来回顾安利过往二十余年的事业往来,它也真正读懂了它所经历的“年代章节”,不然,安利何以连续多年位居业绩排行榜最顶端。▲ (原标题:安利品牌的“印象光色”) 责任编辑:小青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