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20日讯】(中国市场监管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以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为主要基础的功能食品和以营养素补充剂为基础的膳食补充剂组成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公众追求健康的主要消费选择。谈及保健食品,社会各界态度褒贬不一,有支持赞赏,也有讽刺诋毁。但无论认知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经历20多年的发展,保健食品从法规完善、产品丰富、工厂优化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民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由“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转变 我国真正工业化的保健食品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关注身体健康的需求逐渐凸显,“进补”开始成为普通群众追求的新潮流。以传统滋补品,人参与蜂浆的结合,第一代保健食品的诞生,并从此开启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之门。 1987年10月,原卫生部颁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始审批中药保健药品,“药健字”制度开始实施。法规的出台极大鼓舞了行业的投资热情,中药保健药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高额利润驱动和相对较低的政策技术门槛,催生了大大小小3000余家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多达2.8万种,年产值300亿元。 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食品产业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加之大批企业跟风进入,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甚至不良企业弄虚作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危机导致保健市场在经历短暂繁荣后,随即开始出现大幅滑坡,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针对保健市场乱象以及行业发展需要,1996年原卫生部先后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合法地位得到正式确立,原卫生部和省级两级审批,“食健字”号、“蓝帽子”诞生。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使保健食品的评审工作走向科学、规范,为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地掀起奠定了基础。 200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实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再注册与退出机制确立,政府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更主动、更合理。2009年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食品予以实施严格监管。保健食品产业也在困境中不断进取,在产品技术、营销模式、市场推广、社会责任等方面摸索转型,迎来了又一次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