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2日讯】(作者:盘和林)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无论是年初的中美贸易摩擦,还是年中网络疯转的“民营经济退场论”,更或是资本市场上所谓的“国进民退”,都在不同程度上中伤着本以艰难度日的民营经济。然而,中国经济发展实在是离不开民营经济,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用着大约40%的资源,却创造了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以及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刚刚过去的一周,有媒体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先生。在访谈中,李稻葵先生一阵见血的指出了中国民营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应该按照市场的原则一视同仁对待民企——既不要歧视,也不要专门地保护。尤其不能以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为借口,来扶持一些本来就该淘汰的企业,不能以保护民营为借口来保护落后。 正如年尾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总书记所言,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但真正做到总书记所言六条,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笔者认为,帮助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市场方面,总书记说要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其实市场公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国企和民企所受待遇不公的问题。都说银行“嫌贫爱富”,殊不知银行还有另一个特点是“重国轻民”,国字当头的国企在政府信用背书下无论业绩好坏都轻易得到金融机构支持,以至长期以来,市场形成了一个共识,国企的债务其实可以和政府债务划等号,金融机构无需担心违约的发生。除此之外,不少国企之所以处于行业上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着国有背景实施垄断或凭借政府关联进行寻租,因此,只有放开保护国有的手才能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 其次,切实的解决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资金短缺与融资渠道不畅始终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回看到底是什么制约民营经济融资时我们会发现,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管理结构不健全、可抵质押物少、发展不确定性等是最主要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政府专项扶持基金的支持,但是这里的支持不能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需要在管理于发展上引导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真正发挥基金的管理能力。 最后,构建民营企业信用征集平台,提高民企整体信用水平。民企发展的历程是粗放的,是散养的,而结果确是:2018年6 月份,相关部门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失信黑名单信息新增922,917条,涉及失信主体848,342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686,823家,自然人161,519人。民企的信用问题在银行系统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未收紧贷款的那些年,银行对许多民营企业调查不够深入,银行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信用崩塌容易重建难,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信用审查机构,通过努力,不仅建立起值得金融机构参考使用的信用平台,也重树民企在引用社会上形象。 不过,政策层面的倾斜不代表大包大揽的扶持,对民营经济的帮助也应做到“精准扶贫”。也就是说任何扶持政策都要有一定的标准,“懒政行为”最大的危害不是尸位素餐,滋生腐败,而是空耗社会资源,形成投资挤占,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政府负债高企的今天,扶持千万家民营企业不仅是不现实,更是有损经济发展的。帮助民营经济腾飞的过程是刮骨疗毒的过程,那些依附政策,空耗国库的企业并不值得我们的怜悯,因此,下一步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情况、管理情况的调查,有偿的对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精准扶持”。 当然,政府的努力只能起到外部的支持与监督,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民营企业具有管理模式灵活、规模小、数量大三大特点。借助这些特点,民营企业可以在配合政策实施的同时有效利用自身的经营特点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断通过管理改革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如今我们要扮演的便是愚公的角色,共同努力移走民营经济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原标题:从四方面着手,化解民营经济困局)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